京剧,是我们国家传统戏剧之一,更是在国外享有盛名的文化翡翠。

有这样一个人,她自小因热爱苦练京剧,曾在16岁时就为毛主席献上精彩的演出,18岁时又在周总理的面前献艺。

此外,她还得到了京剧大家梅兰芳的称赞,梅兰芳称他是“后起之秀”。

这个人,就是齐淑芳。

然而,得到了这么多伟人的认可,齐淑芳却在1988年赴美表演后选择抛弃丈夫留在美国,这一决定曾让许多人感到不解。

时隔20年后,齐淑芳回到国内,面对镜头询问她是否后悔留在美国,她却说:

“不后悔!”

是什么让她做出这样的决定?难道国外的月亮真的比国内圆?



从 “白丁”到京剧名人

1942年,齐淑芳出生在西安。

齐淑芳的父亲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曾在西安从事律师行业,这样的出身让齐淑芳这一代人有机会接触到京剧圈。

最早接触京剧的其实是齐淑芳的大哥齐英才,之后三哥齐英奇也学了戏。

而对齐淑芳影响最大的其实是齐淑芳的大嫂张美娟。

张美娟毕业于上海戏曲学院,她的武功相当了得,有着“武旦皇后”之称。

从初中时代开始,齐淑芳就经常跟在大嫂身边观看京剧表演,也时常跟着舞台上的动作舞动起来。

初中毕业之后,齐淑芳就在大嫂的建议下上了戏曲学校。

那时候齐淑芳上的学校距离家很远,齐淑芳又是要强的人,她对自己的大嫂说:

“好歹大老远来了不成回老家多没面子!”



抱着这样的心,加上本身对戏曲的热爱,齐淑芳跟着张美娟学起《打焦赞》《金山寺》等著名曲目。

在张美娟的帮助下,齐淑芳顺利“串”了三天戏,那会齐淑芳演的苏三唱的是“六恨”,但打鼓的是按照一般打法,打到“四恨”时就叫散。

齐淑芳于是随机唱出“洪洞县内无好人”。

此日,齐淑芳又在张美娟的嘱咐下走上舞台,观众看到台上在唱戏的居然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一手棍子舞得非常好,因此叫好声不断。

这些喝彩和鼓掌,时隔几十年依旧让齐淑芳感到非常开心。

有了这样一段表演经历,齐淑芳对自己的戏曲学校学习生涯更加充满激情,而大嫂也在这时候嘱咐她:

“不要跟同学比吃穿,要刻苦学习,跟他们比用功。”



正是有张美娟的叮嘱,让齐淑芳知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当同学们学戏练一遍就走时,齐淑芳总是多练一遍,别人放假回家,齐淑芳就从台上练到台下,又从台下练到台上。

这段学习经历,让齐淑芳打下坚实基础,也让她在学校的排名始终是第一。

这也让她有了在毛主席等人面前表演的机会

毛主席的指导、梅兰芳的认可

那时候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毛主席更是来到戏曲学校参观,作为专业第一,齐淑芳自然成为表演人物之一。

齐淑芳表演的是《三战张月娥》,其中有一个片段是女山大王抢劫粮草后被三个追兵追杀。

毛主席看到后就说:

“三个男人打一个女人不公平嘛!关上门让他们求和!”

毛主席的声音不大,夹杂着湖南口音,再加上齐淑芳面对毛主席感到非常紧张,竟听不清楚毛主席在说什么。

齐淑芳生怕漏了什么,一连问了三遍,毛主席也耐心地重复了三遍。

这下齐淑芳听清楚了,之后他们就对剧本进行了修改。



1960年,齐淑芳跟随学校团队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梅兰芳身为京剧前辈也来到现场观看。

“当时他就坐在第十排,看到他我异常兴奋,跟头翻得比以往都灵,跟小皮球一样。”

此外,齐淑芳还新增了武旦从三张桌子上翻下的表演,这在当时来说非常新颖且难度颇高,齐淑芳却灵活地完成了表演。

这场表演后,梅兰芳来到齐淑芳面前,拍了拍她的肩膀称她是“小老虎”“后起之秀”。

得到梅兰芳的认可,齐淑芳非常激动,而她“小老虎”之名也就此传开。

自那之后,齐淑芳的名声也逐渐传开,而她对戏曲从来不是坚守传统,而是在已有的优秀传统上,开创出许多新的表演方式。

她与张美娟改编排演的《火凤凰》,讲的是孤岛上生活着一群白鹭,一天是一群黑雕入侵,白鹭奋起反抗,成功打退侵略者的神话故事。

齐淑芳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入不同唱腔,如“南梆子”“高拔子”等,又在大刀舞配上“夜深沉”的曲牌,令观众眼前一亮。



这个曲目也得到业内广大好评,也成为齐淑芳团队前往欧洲演出的表演节目之一。

《火凤凰》大受欢迎后,齐淑芳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对的,京剧虽然是传统曲目,但推陈出新才是正确的道路。

于是,她又在之后将京剧著名曲目《盗仙草》进行改革和创造。

从剧本到化妆造型、音乐、唱腔、武打等,齐淑芳都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这个戏一上演,不管是外行还是内行,都有一种面貌一新的感觉。

年纪轻轻的齐淑芳,在京剧方面已经开创出自己的道路,取得优秀的成绩。

也因为她的演出,一些原本对京剧不感兴趣的年轻人也开始听起京剧,在文化传播方面,齐淑芳无疑走在康庄大道上。

优秀的她,在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上同样有自己的大胆之举。

之所以说大胆,是因为当时齐淑芳的追求者遍布国内外,而她却主动追求自己的丈夫——龚国泰。



追求丈夫、恩爱的夫妻生活

龚国泰是齐淑芳表演团队中的一员,他性格沉稳内敛,言语不多甚至在与异性交谈时有些羞涩。

一个节目的演出名单发下来,别人都迫不及待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而龚国泰却不争不抢,他安静地坐在角落,等其他人都选完后再把剩下的角色认下。

一次,齐淑芳对龚国泰的做法实在好奇,就问他:

“怎么每次看你都是颓废不振的?我看好你的表演,也相信你能担当主角,但你怎么总是不争不抢?”

龚国泰笑着说:

“角色无非大小,对我来说,每个角色都有其独到的一面,表演的是角色的一生,表演好每一个角色,这才是我的追求。”

龚国泰的话对情窦初开的齐淑芳来说无疑是富有吸引力的,在那之后,齐淑芳就大胆展开追求。



当声名在外的齐淑芳站在面前倾慕时,龚国泰感到非常羞涩,他认为自己配不上,可又知道自己是有感觉的。

而齐淑芳对于自己追求的事物一直都很执着,她认准了龚国泰,就一定要让龚国泰成为自己的丈夫。

面对一直主动示好的齐淑芳,龚国泰自然逐渐沦陷,两人也顺利踏入婚姻殿堂。

成为丈夫后,龚国泰也在扮演着一个优秀丈夫的角色。

为了让齐淑芳能够在事业上走得更远,龚国泰主动承担起生活中的琐事,每当齐淑芳工作回来,总能吃上龚国泰做的热饭菜。

为了确保齐淑芳的工作顺利进行,龚国泰也会安排好所有,让齐淑芳能够心无旁骛地去进行学习和表演。

新婚燕尔,齐淑芳也会回应龚国泰的付出。

然而,随着齐淑芳的名声越来越大,两人的差距也逐渐拉开,龚国泰虽然依旧在剧团工作,可已经明显跟不上齐淑芳的脚步。

齐淑芳曾让龚国泰辞掉工作,安心在家照顾自己的起居,但龚国泰却告诉她:

“京剧也是我的追求,我会做好生活和工作。”



龚国泰只是跟不上齐淑芳的脚步,其实与旁人相比,他也是相当优秀,甚至在作曲上取得国家一级作曲家的殊荣。

两人成婚后一直没有生孩子,好不容易在1976年的时候怀上,可齐淑芳为了不耽误自己的演出,瞒着龚国泰选择了终止妊娠。

事后,医生告诉夫妻俩因为齐淑芳的身体条件并不好,两人很难再怀有孩子。

虽然很是悲痛,可为了不给妻子太大压力,龚国泰选择接受这一结果,宽容和理解妻子的做法。

本以为生活能这样安稳地过下去,但让龚国泰没想到的是,一次赴美演出让两人之间的夫妻情谊就此断送。



齐淑芳的追求、抛弃丈夫却说“不后悔”

1988年,齐淑芳接到来自美国的商人邀请。

在此之前,在齐淑芳已经多次在国内表演,欧洲是她最经常去的地方,但美国却是第一次。

面对这种传扬京剧文化的机会,齐淑芳自然不愿放弃,再加上当时中美两国关系进入友好期,这样的民间交流自然得到国家和社会支持。

于是,齐淑芳团队开始筹备赴美演出的事情。

让齐淑芳夫妻没有想到的是,本来跟在身边准备一起赴美表演的龚国泰却在办理签证时没有通过。

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只好隔着大海思念彼此。

通讯设施不发达的情况下,齐淑芳只好把更多精力投入演出中。



当看到台下70%的美国人带着期待的眼光在观看时,齐淑芳对自己的表演更加专注,而台下的京剧爱好者也非常真诚,给予热烈的掌声。

这场演出让齐淑芳意识到,京剧在美国同样可以生根发芽,京剧是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

而在美国的传播,她既然遇到了,就不能放弃。

正是有着这样的想法,最终齐淑芳选择回了一封信告诉龚国泰,她要继续留在美国。

收到这样一封信,龚国泰也非常难过,但他还是一如既往支持齐淑芳在京剧事业上的追求。

齐淑芳刚开始在美国时,生活并不如意,虽然她是国际知名的京剧大家,可没有自己的戏剧团队,表演自然困难。

齐淑芳于是决定打“持久战”,从戏剧团的创建,到服装、道具、演唱等,她亲力亲为,从最开始的两三人做起,心中憧憬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场景。

美国的艺术团体是不养人的,大家都是凭着满腔热爱来演出的,平时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在有演出时才会把乐师、演员等请来。



在齐淑芳的带领下,京剧在美国扎根,并逐渐传播开来,而齐淑芳的团队也终于在美国这个当时最先进的国家站住脚。

曾有人问齐淑芳:

“在中国的待遇那么好,怎么会选择来美国?”

齐淑芳只是笑着回答:

“美国科技再发达,我们国家还是能够追上,我们有京剧,这是你们没有的。”

2003年,百老汇老板邀请齐淑芳团队前往表演,当身穿京剧戏服的演员站在美国百老汇上时,一种时空割裂感让人称奇。

看到台下观众纷纷为京剧着迷,深深为之震撼时,齐淑芳由衷对当年自己选择留在美国的决定感到“不后悔”。



这是自四十年代梅兰芳登上百老汇后的再一次京剧表演,观众热烈的反应也证实了京剧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已经取得成功。

2007年,时隔20年齐淑芳终于再度踏上故乡,她出演了为庆祝重阳节而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办的演出,一台“老寿星演唱会”,场面异常火爆。

表演结束后,记者采访时问她:

“是否有意留在国内安度晚年?”

齐淑芳回答道:

“我并未萌生这样的想法。”

记者又问:

“你后悔当年的选择吗?”

齐淑芳听到这个问题,笑着说:

“我并不后悔。”

彼时,齐淑芳京剧团正在多元文化国家中传播着京剧,这一幕,或许就是她“不后悔”的原因吧。



对于齐淑芳的选择,坊间其实一直有一些不和谐的猜测,甚至觉得齐淑芳就是认为“美国的月亮比国内圆”。

其实,齐淑芳在美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靠的一直都是自己的努力。

从事京剧演出的齐淑芳,内心对中华文化怎么可能持否定的态度?

她心中正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才促使她始终走在传播京剧的路上。

参考资料:

展思 从《火凤凰》到《盗仙草》——赞齐淑芳的创新精神

安志强 “稚气”加“虎气”的齐淑芳

顾炳兴 “武旦皇后”的往事与新梦

封杰 “小常宝”回家来——访旅美京剧名家齐淑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