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下河东》是一部经过多次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北汉的故事。晋剧《下河东》讲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千里亲征,下河东打北汉的故事。
河东,在古代就是指山西,宋金时,山西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北路就是太原一带,北汉建都太原。打北汉,就是打太原。
赵匡胤下河东,第一个打下来的城池是距太原二百华里之外的平定。雍正版《山西通志·卷五》就这样说:“平定州,天宝元年(742)更名广阳。宋太祖征河东,首下之,建平定军,隶镇州(今河北正定)。太平兴国二年(977),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同下州,隶河东路。”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赵光义再下河东,灭了北汉,改广阳县为平定县。从那个时候起,“平定”这个县名就再也没有更改过,一直沿用至今。
晋剧《下河东》剧照《龙虎斗》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乡人特别喜欢看《下河东》,几乎逢庙必唱、逢会必演,兴致起来了,还要跟着舞台上的梆子,一板一眼地哼唱几句。
剧情
赵匡胤称帝后,北汉刘钧兴兵攻宋,呼延寿廷奏报赵匡胤,请求征讨北汉。奸相欧阳芳上殿进谗言,蛊惑赵匡胤,夺得元帅职位。呼延寿廷为先行官,但因将帅原有宿怨,欧阳芳私通北汉,暗约敌军劫宋营,赵匡胤几乎被俘。幸亏呼延寿廷父女出马,打败敌军,转败为胜。欧阳芳奸谋未逞,反诬呼延寿廷叛乱,当着赵匡胤的面斩了呼延寿廷。呼延寿廷的夫人罗氏和儿女不计私怨,愤然起兵救驾,最终打败敌军,活擒欧阳芳,救下赵匡胤。
历史背景
历史上,赵匡胤确实曾三次攻打北汉(太原),但均未成功。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河北涿州人。他原是五代后周禁军的最高将领,后来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北宋建立后,赵匡胤集中力量攻打北汉,但多次未能成功。
演出信息
《下河东》由山西省晋中晋剧团演出,经过多次改编和整理,已成为晋中甚至全省许多晋剧团的保留剧目。该剧在文革结束后恢复上演,并在北京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演出,引起轰动。剧中角色如赵匡胤、呼延赞、刘钧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下河东》主要角色分析《下河东》主要角色包括赵匡胤、呼延寿廷和欧阳芳。赵匡胤是宋太祖,呼延寿廷是忠勇武将,欧阳芳是奸臣。
"下河东"为戏剧曲目名称,蒲剧、秦腔、晋剧、大平调、武安平调等剧种中都有此剧,尤其以秦腔最为著名。有的地方也叫"斩寿廷"还名“龙虎斗”“白龙关”,是一出悲惨剧目。主要剧情为赵匡胤称帝后北汉刘钧兴师动兵,呼延寿廷奏报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命呼延寿廷(兵部)征讨北汉,奸相欧阳芳上殿进谏谗言,蛊惑宋主,最后夺得元帅,呼延寿廷为先行,因将帅原有怨,欧阳芳又私通北汉,暗约敌军共劫宋营,赵匡胤几乎被败,幸呼延寿廷、呼延金莲父女出马,打败敌军,转败为胜。欧阳芳奸谋未逞,反诬呼延寿廷叛乱,当着赵匡胤的面前,以元帅身份斩了先行呼延寿廷,弄得赵匡胤也无可奈何,然后被困河东。后呼延寿廷的夫人及儿子前来找赵匡胤讨要说法,赵匡胤使尽种种办法才说服呼延妻子和儿子不计私怨原谅赵匡胤,之后呼延寿廷妻子罗氏和儿子呼延赞、女儿呼延金莲,挂帅出征,哑儿呼延赞在路上恢复了说话能力,最终打败乱军活擒欧阳芳,救下赵匡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