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趋于多元化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下,慢性胃炎患者也呈上升趋势,并且逐渐年轻化。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慢性胃炎,共同维护好我们的“胃”健康。



一、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特征在于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根据病变部位和病理特征可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及糜烂性。

其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因素、免疫因素等。

二、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

1.胃部不适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会经历上腹部区域的疼痛,这种症状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出现。

患者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钝痛、刺痛或烧灼感,这些感觉在进食之后或是空腹状态下会更加明显。

2.消化功能障碍

食欲下降是慢性胃炎患者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即使摄入的食物量较少也会有明显的饱腹感。

此外,恶心、呕吐以及胃酸倒流现象也是消化系统异常的典型特征,这些症状一般会在餐后或处于平躺姿势时加剧。

3.胀气

胃部的膨胀感是慢性胃炎患者常见的一个症状,表现为胃部感到异常胀满且伴有压迫感。

此外,还可能伴随着频繁打嗝及气体排放增加的现象。

4.体重变化

一些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这种情况往往与营养吸收效率低下有关,进而导致身体获取的营养物质不足以支持正常的生理需求。

三、慢性胃炎的防治方法

1.药物治疗

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如消除幽门螺杆菌,针对这种细菌的治疗一般需要采用四联疗法(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一种铋剂)。

此外,还可采用胃黏膜保护类药物(如铋剂)与抗酸性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以此缓解相关症状,恢复胃黏膜的损伤部位。

具体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疗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状况来制定。

2.调整饮食习惯

对于患有慢性胃炎的个体而言需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可参考早餐最佳时间段为7:00—8:30,午餐为12:00—13:30,晚餐为18:30—20:00,两餐间隔4~6小时为宜,用餐时需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3.定期体检

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应当定期前往医院接受检查,以确保医生能够持续跟踪疾病的进展状况,可通过胃镜或13碳呼气试验等方式检查,并据此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预防其并发症。

四、慢性胃炎的健康管理

1.生活习惯调整

规律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熬夜,确保有足够的睡眠,平时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期。

2.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需营养均衡,应选择软、烂、易消化的主食,尤其豆类和坚果类需煮透。

不吃过期或发霉食物,少吃熏制、腌制食品,同时减少含咖啡因饮品及浓茶的摄入,避免过酸、过辣及生冷食物。

烟草与酒精的摄入已被证实能够损伤胃黏膜,尽早做到戒烟、不饮酒或少饮酒。

3.合理的体育锻炼

适度参与体育活动来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通常选择适合个人体质的运动项目,比如散步、慢跑或瑜伽等轻柔型运动,同时应避免高强度或过于激烈的运动形式。

4.维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持续的精神压力和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容易造成胃功能紊乱,而引发慢性胃炎。

应当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适当掌握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练习或冥想,能够有效减轻心理负担。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好自己的“胃”来,追求美好的生活品质。

【上海长征医院护理处第二届立项科普项目(项目编号:2024KPM02)】

作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征医院 刘玮

编辑:唐蔚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