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长江下游的东南地区遭遇连日暴雨,农田被淹,京杭大运河也因常年未疏浚,河水倒灌,南北交通瘫痪。这对大清来说,简直是“断粮危机”

雍正皇帝急得团团转,手下的心腹大臣全都在外忙活,身边竟无人可用。就在这节骨眼上,张廷玉轻飘飘地来了一句:“皇上,死牢里有个现成的。”

雍正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这个“现成的”是谁?他怎么就从死牢里爬出来,成了雍正的心腹重臣?



一、雍正的困境:改革先锋,无人可用

雍正登基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什么“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全是得罪人的活儿。为了确保改革顺利,雍正把心腹大臣都派了出去:田文镜去了河南,年羹尧去了西北,李卫去了江苏,十三阿哥和张廷玉留在京城帮他打理军机处。

结果,东南大水一来,雍正发现自己身边竟无人可用。



正当雍正焦头烂额时,张廷玉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皇上,阿克敦还在死牢里呢。”雍正一拍脑门,对啊,怎么把他给忘了!阿克敦,满洲镶蓝旗人,八旗子弟中的“异类”,不仅凭真才实学考中科举,还曾在广东推行改革,弹劾贪官污吏。虽然后来被人举报贪污,关进了大牢,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雍正当即决定,放他出来,派他去治理漕运。

二、阿克敦的逆袭:从死牢到漕运总督

阿克敦出狱后,立刻走马上任,负责疏浚京杭大运河。这活儿可不好干,漕运涉及的利益链条复杂,沿岸的官员、商人、地主,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但阿克敦可不是吃素的,他一上任就祭出“雷霆手段”,该杀的杀,该弹劾的弹劾,硬是把多年积压的漕运问题给解决了。

不仅如此,阿克敦还顺带整顿了东南官场的贪污腐败风气。他的铁腕手段让雍正大为满意,漕运一恢复,北京的粮食供应问题迎刃而解。阿克敦也因此从死牢里的“罪臣”,一跃成为雍正的心腹重臣。



三、乾隆朝的起伏:从冷板凳到外交重臣

雍正去世后,乾隆皇帝上台,对父亲的政策进行了“反攻倒算”。阿克敦作为雍正的改革先锋,自然也被打入了冷板凳,被派去守泰陵。

但阿克敦的“逆袭”之路还没结束。乾隆三年,西北的准噶尔部又开始搞事情,乾隆急需一个有经验的外交家去谈判。这时,他想起了阿克敦。



阿克敦临危受命,再次出山,成功解决了准噶尔与喀尔喀蒙古的边界纠纷。然而,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乾隆皇帝性情大变,开始对官员们“鸡蛋里挑骨头”。

阿克敦不幸撞上枪口,因在悼文中用词不当,被乾隆判了“斩监候”。好在经过一番解释,乾隆最终放了他一马。



阿克敦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从死牢里的“罪臣”,到雍正的心腹重臣,再到乾隆朝的“冷板凳”和外交重臣,他的命运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然而,正是这种“逆袭”经历,让他成为清朝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名臣。阿克敦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和胆识,永远不会被埋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