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18日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哪吒”的相关话题,引发全民共鸣,掀起一波又一波讨论热潮。

日前,三门县档案馆珍藏的79版《哪吒闹海》手稿再度引发关注。 这批由三门籍美术家倪绍勇先生捐赠的创作手稿,不仅记录了哪吒、李靖、太乙真人、龙王等经典角色的诞生历程,更映射出中国动画从传统到现代的创新脉络。


《哪吒2》导演饺子曾在采访中说“影片中的灵珠哪吒、哪吒耍混天绫等动作形象都致敬并传承了79版哪吒的设计”“79版哪吒是灵感的起点”……这个起点,就是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


图源:《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你看哪吒的形象设计,倪老师特别标注了总体要结实,细节处像眉和眼不平行,成一定角度,还有动态的上下左右每一个面的表情都画得很详细……”在三门县档案馆,画家章宏晓介绍着手稿的细节。



章宏晓是倪绍勇的学生。2023年1月,倪绍勇先生在上海去世,时年6月,章宏晓受其家人委托,赴沪整理遗作,将其1000多幅画作分类后,分3批次捐赠三门档案馆。

这批手稿共14幅,不仅包含了倪绍勇为79版《哪吒闹海》所设计的角色草图、分镜脚本及创作笔记,还展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匠心独运。哪吒脚踩风火轮、身披混天绫的民间传说形象,以及李靖融合了商周青铜器元素的铠甲纹样等要素,都在手稿中得到了生动再现。


章宏晓说,手稿中,倪绍勇“以线条勾勒神韵”的简朴技法,与《哪吒2》中高科技的特效制作形成了强烈反差。但无论是手稿中的一笔一画,还是银幕上的每秒24帧,都离不开几代创作者对文化根脉的坚守,都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图源:《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两代哪吒可谓血脉相连。很欣喜,这批手稿引发了这么高的社会关注。”三门县档案馆管理利用科负责人梅表军说,“文化档案的保护与活化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此,让沉睡的纸页焕发新生。”

据了解,台州市档案馆将联动三门县档案馆通过数字化展览、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将这批手稿与《哪吒2》的创作资料并置展示,揭示中国动画“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


作者:李明锦 应梦诗 陈矜潞

编辑:符薇薇

一审:陈佳

二审:柳祥宝

三审:黄元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