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哪吒2》在全球掀起观影热潮,今天票房又刷新纪录突破130亿时,台湾文化界人士却发出痛心质问:为何《哪吒2》没有出自台湾?

明代以来,哪吒传说就已经在民间,尤其闽南地区盛行,随后跟随泉州府晋江先民许培元等人大规模迁台,而流传到了台湾。这在《台湾庙宇文化大系》中都有非常清晰的记载。如今,全岛有370多座“三太子”哪吒庙,近年来岛内流行的“电音三太子”文化还将传统哪吒信仰与现代电音文化相结合,火到了大陆。

但当“魔童闹海”席卷全球票房时,台湾民众却连电影都无缘看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当文化界人士为“台湾的‘哪吒’在哪里”痛心疾首时,我们不妨请民进党当局扪心自问。当台湾教材被民进党当局刻意删减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内容时;当新一代对《封神演义》等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时;当新出炉的所谓“中华文化总会”名单一片"绿友友”时,这样的文化环境又怎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像《哪吒2》这样的佳作呢?

没有文化,如何能有产业?在一味“去中”“抗中”下,台湾丢失了多少原本可以大有作为的文化内涵?当新时代的哪吒,早已体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而积极开创时,究竟是谁将台湾的"哪吒"禁锢在了"天劫咒"里?这场“哪吒之问”,不仅是台湾文化界对自身文化困境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民进党当局“台独”行径的抗议,更深刻地表明,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从未消失。中华文化本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灵根脉,台当局不妨顺应民意,多为民众创造开阔眼界的机会,而不是沉溺于制造“信息茧房”。摒弃政治偏见,回归文化本真,就是答案。

看看新闻记者: 董亚欢

编辑: 周宏妍

责编: 董亚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