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中医常说“脾为后天之本”,一旦脾虚,运化就不足,气血也会不足,就会整天提不起劲,不想动,吃东西也不消化,胃口差,脸色蜡黄,嘴唇发白,大便不成形。

时间久了,五脏得不到滋养,身体慢慢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胃病、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就跟着来了!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脾虚?又该如何去补呢?今天邀请到广州公立是三甲医院,脾胃科主任何婉婉来给大家分享一个门诊案例,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脾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患者信息:张先生,35岁,上班族

症状:近段时间总是觉得疲惫不堪,食欲不振,吃饭后肚子胀痛,大便稀软,容易拉肚子。此外,他还经常头晕、失眠,情绪低落。

诊断:中医诊断为肝郁脾虚。

1.第一步: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脾的关系密切。肝气郁结,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因此,首先给予张先生疏肝理气的治疗。何主任使用了柴胡、香附等药材,以疏肝解郁,调和气机。

2.第二步:健脾和胃



接着,着手健脾和胃。何主任选择了白术、茯苓、扁豆等药材,旨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张先生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3.第三步:养胃阴



最后,注重养胃阴,何主任使用了石斛、麦冬等药材,以滋养胃阴,改善胃黏膜的修复和保护。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的感觉明显好转。他的体力逐渐恢复,食欲增加,腹胀减轻,大便也恢复了正常

脾虚不是小事,脾虚严重了还容易生痰和淤血,其实很多病都有一些痰和淤的基础在的,所以一定要重视脾的健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