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它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势后的反扑,它是试图切断中国抗战后方的决定性行动。

可偏偏,中国守军把日军的计划给搅了个天翻地覆。常德,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城,成了生死之地,成了无数英勇将士不屈命运的见证。



决战在常德

常德会战的历史背景,实际上远不止于一场简单的战斗。在抗战的历史中,这场战役被称为国军在极为困难的局面下展现出的“死守不退”的伟大决心。

1943年11月,日军决定发动一场以占领常德为目标的大规模进攻。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后,为了恢复士气,转向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搏。

常德,位于湖南西北,是连接四川和重庆的重要交通要道,也被视为中国抗战的最后屏障。为什么日军会将这个地方视为战略要地?答案很简单——它不仅是湖南西北的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中国抗战后方的生命线。



日军的目标不仅是攻占常德,还要通过切断这条生命线,孤立中国的抗战力量。于是,日军决定集结10万精锐兵力,分三路向常德发动进攻。

我方当时的阵容,毫不逊色,30万的兵力应战。常德保卫战,简直就像是决战中原的前奏,生死未卜。

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像潮水一般,涌向了常德的外围。尤其是西路的战斗,简直成了“生死擂台”。

暖水街之战,敌我双方的战斗在胶着中拉锯了好几天,双方伤亡惨重。在短短几天内,常德附近的石门、慈利等地,已是血流成河。



最让人感叹的是,虽然日军的优势兵力让他们看起来几乎必胜,但中国军队的坚守,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特别是在西路的石门保卫战,尽管73军兵力不足,装备也不占优,但凭借着中国军人那种“死守不退”的精神,依然能够在敌人压倒性火力面前与之周旋,甚至反击。战士们几乎是用肉身与日军的铁蹄对抗,最终大多数官兵阵亡,血洒大地。

到了11月18日,整个战局发生了变化,日军的进攻步伐逐渐逼近常德城。常德城的外围防线接连失守,整个防守压力迅速转移到常德城内的部队。

这个时候,守城的部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战士们身上的弹药、口粮、装备几乎全部消耗殆尽。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毫不退缩,死守常德。



这时的情况,已经接近绝境,军队的伤亡人数几乎已经突破了5万人,而日军的伤亡也接近两万。双方的死伤惨重,却依然没有停下血腥的杀戮。

最让人动容的部分,是常德外围的阻击战中,中国军队如何以少胜多。特别是岩包和河洑的战斗,显现出中国军人的顽强。

岩包阻击战中,57师169团的杨维钧营长带领着近300人,坚守阵地,硬是把4000多敌人挡在了外面,虽然最终大部分战士阵亡,但他们的英勇抵抗令敌军的进攻节奏受阻,进而拖延了敌人的进攻步伐。

而在河洑山,阮志芳营长更是让人心头一震。500余名守军与日军1万人的围攻战斗,阮营长多次带领战士们反击敌人的冲锋,每一次逆袭都让日军在进攻中吃尽苦头。



最终,在弹药耗尽,敌人强大攻势下,守军依然坚持到最后一刻,虽然未能完全阻挡敌人,但他们的坚韧让常德保卫战注定铭刻在历史的篇章中。

城垣之战

进入11月23日,重头戏——常德城的保卫战正式打响了。此时的常德,已是弹尽粮绝,几乎陷入了敌军的包围中。

日军通过各种方式集结了大量兵力,开始了对常德城的包围攻势。从24日开始,日军对常德的攻城战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特别是南门的防线,经过长时间的抵抗后,我军已经失去了大部分战斗力。尽管如此,中国守军依然咬紧牙关,死守每一寸土地。

记得有一场战斗,敌人集结了大约2000名兵力,对南门发起猛烈进攻,几乎要将常德城撕开口子。



而常德城内的防守军,在弹药用尽、补给短缺的情况下,依然坚决拒绝投降,每个守卫者都像最后的堡垒,誓死捍卫家园。

进入11月24日,日军终于用一股突如其来的猛攻突破了常德的南城墙。就在那时,我方的水星楼成了焦点。南城墙附近,我军坚守的水星楼阵地成了死战的绝地。

日军疯狂冲击,每次进攻几乎都要付出巨大代价。久攻不下又伤亡惨重的结果,使他们的指挥官都快崩溃了。

然而,在这座古老的楼塔里,中国士兵奋勇冲杀,即便是敌人涌入依然无法轻松占领。这场“楼塔保卫战”历时长达两天两夜,最终我军虽然未能守住南城墙,但打击了日军大量兵力。



接下来,日军逐渐放慢了攻势,但他们在常德四门外设置的火力点已经如铁桶般将常德包围,准备进行最终的进攻。

四周的炮火不断轰击城墙,火光四溅,尘土飞扬。士兵们头顶的炮弹像是从天而降,而那时的常德,已是一片废墟。

常德城垣原本已损坏严重,但我军以极其简陋的土堤修复了防线。虽然兵力悬殊,我军依然能顽强抵挡日军的强攻,直到最终弹尽粮绝,守军不得不决定分批突围,寻找生路。

残城中的最后一搏

到了11月30日,常德城内的战斗已经进入了最为残酷的阶段。敌人的进攻变得越来越猛烈,毒气、燃烧弹、炮火不断打击着这座几乎完全失守的城市。

而中国军队依然顽强地在每个街角、每栋楼房里与敌人拼杀,最后一线防线的保卫战,变成了与死神赛跑的极限对抗。

特别是在12月2日,余程万指挥下的残存部队决定做出突围行动,将兵力分成几部分进行撤退。然而,战斗到最后时,几乎没有多少兵力和弹药可以依靠。



柴意新团长带领的51名战士,拼尽全力试图遏制敌人前进,最终,这51名战士全体壮烈牺牲,留下的只是满地的鲜血与深深的悲痛。

常德会战到此,虽然中国军队最终撤退,但这一场浴血奋战的历史却永远铭刻在抗战史上。常德的守卫战不仅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不屈精神,也让日军付出了无法承受的代价。

常德,成为了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又一个噩梦,而中国士兵的英勇与坚守,亦成为了我们永远不忘的民族记忆。



参考资料:

常德会战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档案时空.201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