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举行。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加注重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更加注重资源下沉和能力提升,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卫生健康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县域医疗卫生改革提档升级
创新县级医疗集团健康保障新模式,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推动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探索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和疾病管理中心,加快资源共享、高质量管理2个“五大中心”建设。推动县级三类医疗机构和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标、提标、达标建设,实现“病人少外转、看病少花钱、医疗集团可发展、医保基金可持续”。阳曲县要在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基础上展开标准化试点,在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试点上创出经验,杏花岭区要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方面率先突破、打造示范。
打造带不走的名医名科名院
聚焦群众期盼的上好医院、看好医生的需求,按照“送出去学习、引进来帮带、搭平台发展、提能力兴医”的行动路径,紧密对接北上广浙等资源富集地区高水平医院,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计划,并依托外聘专家工作室、专病救治中心和省市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搭建发展平台,切实做到引进一个专家、沉淀一类技术、发展一个专科、建强一支队伍,打造带不走的名医名科名院。年内培养高端领军人才30人、影像等专科人才25人、培训基层适宜人才1万人次,围绕科技创新、技术引进、特色学科、专项培训推进“4个10”卫生科技专项行动,争取10个省市级科研项目立项,建成市级外聘专家工作室20个。
建强全市域中医医联体
依托市中医医院,建强全市域中医医联体,建好智慧中医药平台。做优做强9个省级中医优势专科,跟进建设29个市级专科,支持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市中心医院)建强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支持迎泽区、阳曲县中医院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持续开展中医馆星级服务评价,遴选建设中医阁50个。传承创新傅山医学、三部六病、张刚儿科等本土正源学术思想,学习推广国医大师吕景山中医适宜技术,继续开展“优才班”“师带徒”“西学中”培训,不断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统筹建设中医药文化公园、博物馆、养生文化园、药草园,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文化服务月、养生药膳展示等活动,切实让中医药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慢病患者可享分级连续健康服务
健全完善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体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制度,推动市县人员、服务、技术、管理同步向城乡基层延伸。深入实施基本公卫服务项目,启动实施慢阻肺患者健康服务,开展慢性病患者分级连续健康服务,推进多病共防共管。以“六个拓展”为抓手,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提质增效,为签约慢病患者提供长期处方服务,为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药学、护理等服务,探索慢性病共同照护“个案管理”,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在上年基础上再提高1个至3个百分点。(刘 涛)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