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漫步在广宁县排沙镇沙心崀村的村中小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村道干净整洁、民房错落有致,美丽庭院、小公园点缀其中,村民安居乐业,幸福满满。

喜人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沙心崀村干群携手参与乡村蜕变,不断在“做精”“抓细”“建美”上下功夫,自创出一套独特有效的乡村治理新模式的实效举措。



沙心崀村法治文化公园。通讯员 陈梦瑶 摄

“公园要种植大树,让群众有乘凉的地方”“路边的闲置地块可以改建为口袋公园”“村民家门口建议加装水龙头,以方便浇花”……

去年,在“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建设初期,排沙镇沙心崀村委会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多次召开项目建设规划座谈会,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纷纷参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都期盼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

为了让建议更具可行性,沙心崀村还邀请专业的乡村规划设计团队,深入了解村庄的资源禀赋、风土人情等基本情况,再结合村民们的意见建议,编制完成典型村建设规划图,确保规划编制来自群众、服务群众。

而在“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的建设规划中,部分公共空间的地块涉及多户村民家的土地,因此村民是否愿意出让地块成为了典型村建设的关键一步。



广宁沙心崀村青山绿水,美景宜人。 通讯员 陈梦瑶 摄

“要说服村民无偿贡献出自家的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必须先迈出第一步。”沙心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秀源坦言,为了进一步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他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首先让出了自家的土地约100平方米,这既起到了以身作则的作用,又能更好地说服村民。

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让出的土地,让沙心崀村委仓前崀村入口处更为宽敞,大大方便了行人、车辆的通行。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于是纷纷动起来,把自家闲置的空地都捐了出来,共计1000多平方米。这些闲置的空地经过合理规划后,结合村民们的建议,被因地制宜改造成了亲水小景、休闲公园、口袋公园等,为沙心崀村的典型村建设增色不少。

在建设过程中,并不总是顺利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按照典型村建设项目规划,在村庄入口处的房屋墙身进行墙绘。

“作为房屋主人,一开始我们是有顾虑的,所以最初没有答应。”村民陈保花告诉记者,尽管如此,村委会还是很尊重村民们的意见,针对墙绘内容,他们和设计公司精心设计了很多方案任大家挑选。“经过反复筛选和修改,最终我们选定了‘大吉大利’和‘竹报平安’,这两幅画不但寓意好,还突出了我们的‘竹文化’。”



沙心崀村美丽墙绘。通讯员 陈梦瑶 摄

如今,精心勾勒的墙绘不仅得到了屋主的赞赏,也引来了周边村民们纷纷“打卡”,成为入村的一道美丽小景。

在资金筹集方面,沙心崀村也“琢磨”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广宁县首个采取“群众自筹+财政奖补”的方式推动典型村建设,其中群众自筹占4成,财政奖补占6成。由沙心崀党支部牵头成立的5个村民自治基金会筹集捐款达300多万元,主要用于桥梁拓宽、入村道路建设、修缮旧建筑、村庄绿化美化等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奖学助学等,有效解决了建设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难题。

如今,沙心崀村人人积极为村中事出资出力,主动参与清理家门口、公园等场地,为村中的花草树木淋水和打扫落叶,每当看到村中需要改造提升的地方也积极向村委会提出意见,人人都成为了典型村建设的深度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典型村建设也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之下遍地开花、结出硕果。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陈梦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