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上海的好学校,让人有了具象化。

周三作为家委会成员,参加了老大(初中)学校关于学生膳食的会议。

参观学校厨房

等人到齐,老师带家长和学生代表参观了学校的厨房。之后,在会议室听供应商讲解供应的相关信息、学校卫生老师分享学校对学生餐饮的具体关注与参与,再之后就是畅所欲言。

参观学校厨房有几点感受:

地方虽小,功能齐全。能在并不宽敞的厨房,做好整个学校孩子们的午餐供应,挺不容易。

厨房给人的感觉很干净,会不会觉得是为了家长来参观,做的表面功夫?干净的像是新厨房似的。参观下来,个人并不会有这样的疑虑。一进厨房,那种熟悉的感觉就有了。我的鼻子比较敏感,再细微的气味也能感受到。

老大学校的厨房,是让家长放心的。

畅所欲言

参加现场讨论的人员,有学校餐饮总负责人、供应商负责人、家委会代表、学生代表。

打破最初的安静氛围之后,大家讨论的具体又有新意。

关于食物的丰富性、关于食量的分配等等,家长、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负责人现场给出解答。实行难度大的,会分析其中的具体缘由。可以实行的,供应商负责人立马记在手机上。

有意思的是,供应商拿起手机记的时候,还特意表明,自己是在记大家给出的意见,可不是发消息什么的。

真正为了孩子

讨论并不局限于讨论,还看到了学校真正为孩子们做的事情。

也许,并不是孩子挑食

比如,这家供应商是换过的。之前学校的供应商,做出的菜几乎天天都遭到孩子们的吐槽。我家老大几乎不挑食,都能吃不下学校的菜,可以想象之前那家供应商做出的饭菜,有多让孩子们抗拒。

换了这家供应商,孩子们认可绝大部分的菜,每天回来有时还会提起,今天吃到了学校哪个特别好吃的菜,下回还要点。

孩子们在学校吃得好,是家长们最乐意看到了吧?

哪怕是现在这家能做出绝大部分菜的供应商,有的菜孩子们还是不喜欢吃。那怎么办呢?在一次学生讨论学校食堂的回忆中,校长看到学生的记录,顺便启发那位学生:

既然觉得不好吃,那是否有好吃的做法可以分享?如果在外面吃到这道菜,还特别好吃,可以分享给学校食堂,也用这种烧法试试看?

是否还可以深入思考下:

有关这种食材的相关知识,查找下资料,提高大家对这种食材的认识。

校长只是这样引导吗?并不是,接下来才是让老母亲特别感动的地方。

等那位学生查找好了相关的资料,校长将原先其他用处的广播时间,交给了这位学生,让她通过广播的形式,分享给全校学生。

而且,这样的分享,并没有在一次分享之后就停下,据说之后还有其他食材的分享、其他学生的加入。

这是让孩子们亲身参与的食“育”啊。

了不起的老师,了不起的孩子们。

积极采纳意见

这是之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真正给到孩子们的支持。在会议上,看到了现场版的互动与支持。

先是有家长提出,供应商提供菜,还是以家常菜为主吧?那些没见过的新菜,孩子们的接受度不高,也就不吃了。

关于新菜,供应商是有硬性规定,每周还是每个月,一定要有多少种食材的搭配。

接着这位家长的思路,有学生现场给出意见,当新菜出来的时候,可以请同学们来试吃,试吃之后就能给出具体的意见。

当校方、供应商听到这位学生给出的意见,那个激动,供应商负责人立马在手机上记下这位同学给出的意见。

老母亲相信,学校、供应商之后会一步步落实,真正有利于学生们的餐饮制度。

即将有的点心餐

这学期,学校还准备实行下午的点心餐。

供应商准备了2套方案,看着上面都是面包+牛奶的搭配。

老母亲默默看着,想着怎么说比较好,最后提了是否可以增加水果的选择。这一条,供应商也记在了笔记上。

意外发现

在讨论的过程中,校长提到陪餐制,校长陪餐和家长陪餐需要自个付费。

这真是有点让人意外。

关于校长陪餐,各种新闻也看了很多,之前是没想过陪餐还需要校长、家长自己付费。

至于原因,老师现场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因为,不能占用学生资源

校长轻轻的一句话,不知道其他家长什么感觉,反正当时个人看校长,觉得她身上闪着亮光。

要是每所学校的餐饮负责人,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那些关于学生食堂的新闻,也就不会出现了吧?

一心为学生

在讨论套餐选择时间的时候,因为离几位负责人比较近,听到校长问了供应商负责人,是否可以根据孩子一学期的选餐数据,做个统计,看看孩子是否有餐饮失衡的倾向,结合学校卫生老师的记录,这样就能及时给出意见。

供应商一边忙着记录,一边点头。

真希望

这场会议参与下来,给个人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在这所学校,吃方面,是让人放心的。

老二将来要是也能进这所中学,那该多好啊!

附一张参观时拍的鸡蛋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