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农忙正当时。节后气温逐渐攀升,进入一年一度的春耕备耕阶段。眼下正值雨水节气,却接连天晴少雨。如何不误田间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生长?记者前往江苏多地探访。
引水抗旱,应对入冬少雨
粮食“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2月20日,记者来到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友联村,只见在田小麦普遍“趴”在地上,高度不到脚踝,几名农机手正在使用无人植保机洒肥。“我们种的是扬麦和镇麦品种,一般在1月份施返青肥,但入冬后没下过几场像样的雨,只好推迟到现在。不过我们最近打水做了灌溉,肥也补上了,再过一周,麦苗就能长高好几厘米,估计不会影响产量。”种植户柯后春说。
浦口区在田小麦4.13万亩,油菜2.47万亩。受去年秋播适期播种比例低、土壤墒情不足等影响,小麦生育进程慢于上年同期。浦口持续加强土壤墒情监测,突出抓好干旱应对、积极防范“倒春寒”冻害和渍害。“往年施返青肥时通常会下雨,但今年从冬天开始就一直比较干旱。”浦口区汤泉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樊丛丛告诉记者,目前田间共有小麦5600亩、油菜400亩,“抗旱”成为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开启后的一大重点。上周,农场通过引滁河水至泵站,再打入农田中进行灌溉,缓解田间旱情。
当前,昆山以扎实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总体目标,重点抓好11.1万亩小麦和2.14万亩油菜的春季生产管理。“去年小麦秋播较晚,质量不太好,加上春节前少雨,长得慢些。我们通过引水灌溉增加土壤湿度,加上节后下了3场雨,现在旱情已得到缓解。”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史平介绍,昆山正给小麦追施返青接力肥,预计3月中旬施拔节孕穗肥。
建湖县大麦和小麦共64.5万亩,油菜7.5万亩,该县同样忙于施肥。“由于年前雨水少,今年麦子预计会受到一些影响。”建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全省农情调度,预计全省小麦播种3616万亩、油菜播种320万亩,面积稳中略增。越冬以来气温总体偏高,光照充足,雨水异常偏少。据2月10日返青期全省苗情调度,当前小麦生育进程慢于上年同期,苗情不断转化升级,全省一、二类苗合计80.7%,比历史最好减少5.5个百分点,比常年增加5.8个百分点。
春耕备耕,高效农机先行
装肥、起飞、喷洒……2月20日,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架无人植保机精准平稳地穿梭于麦田上空喷施返青肥。合作社理事长许乃兵说,合作社共有13家农户、5700亩小麦和油菜、170亩青虾。合力将干旱问题解决后,施肥、除草等工作便陆续提上日程。自2016年起合作社便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施肥施药,每小时作业面积30亩,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
监测温度、了解墒情、开关泵阀……汤泉农场的种植户通过手机一屏掌控。上周,农场处于干旱缺水的特殊时期,智能灌溉系统帮了大忙。“这套系统可根据田块内水量自动调节闸阀,让备耕工作更加顺利。”汤泉农场农业技术员徐鸿飞介绍,农场专门辟出1200亩的“数字大田”打造“无人化农场”,所用的植保机、收割机等传统机器均安装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行进速度控制器等装置,已实现水稻和小麦“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无人化自主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效率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15%。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战。为确保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多地提前备足农机。2024年,南通市海门区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与正余镇党委结成党建联盟,以“基层社+村‘两委’+农户”服务模式,在正余镇各地开展“小型农机便民服务”“田间会诊”等惠农项目。最近,正余供销社联合邢柏村、古坝村,围绕耕地、播种、除草、施肥等农业生产环节,整合现有农机资源、培训农机手,既有效提高闲散农机利用率,又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徐州市贾汪区当前在田农作物主要为小麦、大蒜、设施蔬菜和设施草莓,该区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组织农机手开展技术培训,设立农机维修服务点。“今年春耕备耕期间全区预计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500台(套),机械化作业成为春耕生产的主力军。”贾汪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监督管理科科长曹腾说。
农技指导,田管有序推进
春争日、夏争时,农事大计不宜迟。眼下,冬小麦正陆续返青,正值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抓好在田作物生产管理的通知,及时安排抗干旱防寒潮工作。发布越冬期田管抗旱、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意见和土壤墒情监测信息,组织13个省级专家组和各级农技人员指导农户浇灌补水、因苗补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同时,会同省财政厅出台2025年四大类19条粮油生产扶持政策清单。启动粮油高产优质片区建设项目储备,推进16个小麦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和130个丰产片区建设,抓好关键技术落地。
为保障小麦、油菜正常生长,夯实夏粮丰收基础,江苏多地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力指导农户开展麦田春管。
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推广研究员李长亚介绍,盐城系统开展在田作物生长情况监测调度,全市布局苗情监测点125个、病虫情智能监测点154个、墒情监测点52个,全面掌握农情信息,针对性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盐农云”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农事指导、气象预警等信息,推进云端服务技术集成,提高技术指导准确度。“我们正全力抓好641万亩小麦、62万亩油菜田间管理,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加强晚播弱苗、小苗和局部旺长田块管理。当前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一二类苗比例达84.4%,与常年相当,苗情转化为近年最快。”
2月20日,昆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麦油春季田管培训与观摩活动,邀请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朱新开和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高建芹进行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昆山还及时发布技术意见、昆山苗情信息14期,围绕春季田管、杂草防除等开展技术培训5期,组织农技人员开展设施安全检查、田间技术指导,累计下乡指导服务80余人次。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抓好春季田管,围绕“稳穗(数)、争粒(数)、增重(千粒重)”目标,因苗制宜落实落细“促弱、控旺、稳壮”分类管理措施,打好丰产基础。指导生产主体及时补水抗旱,积极防除杂草,及早做好小麦赤霉病等病虫防控准备。同时持续安排专家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和田间培训,确保春季田管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吴琼 卞小燕 华钰/文 陈俨/摄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