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春节假期期间,你被央视春晚小品《点点关注》里那位在“林黛玉”和“带货主播”间丝滑切换的姑娘惊艳过,那你一定记住了姚尧这个名字——这位上海师范大学2024届表演系毕业生,用一场颠覆性的演出让全网高呼“林黛玉本玉”!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她的爆火背后,藏着上海师大这所高校的“独门育人秘籍”!



这位“林黛玉”的诞生其实不是巧合,而是教育土壤滋养下的必然结果!

从容貌来看,00后的姚尧酷似87版“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她在小品中随口一句“宝姐姐,早知你播,今天我就不播了”,用“酸溜溜”的语气和宝钗直播连麦,更是让许多网友感叹:真是活久见!





这种“古今混搭”的创意,其实萌芽于校园实践。据悉,上师大每年都会举办“经典角色再创作”工作坊的活动,刻画经典主打一个形式不限、自由发挥,学生们以短视频、脱口秀等形式重新诠释名著人物。这种“不设限”的培养模式,让姚尧得以成长,最终在综艺《单排喜剧大赛》中以“黛玉吃黄桃”“黛玉开美颜”等脑洞桥段一战成名,最终被春晚导演组相中。

姚尧的故事并非个例。这所扎根上海的学校,其实始终在探索如何让传统文化“活”在年轻人的日常里。

比如,上师大学生创作的原创歌舞剧《2020好儿女》,就曾荣获首届上海市学校美育实践魅力系列“魅力活动奖,中宣部文艺局和教育部思政司指导的“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原创校园歌曲MV征集优秀作品奖,获批2023年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等等“含金量”极高的奖励!



当然,上师大的课堂不仅在教室,更在行走的路上。据了解,该校学生经常有机会去豫园、朱家角古镇实地采风,从石库门建筑到江南丝竹,从传统曲艺到非遗技艺,都是他们的灵感素材库。

这种教育理念下,上师大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混搭”风景!比如,表演系学生会和AI专业合作开发“虚拟角色互动剧场”,用高科技再现文学经典;水杉林改造的“艺术森林”摇身一变成为露天舞台;中文系学生用Rap唱《诗经》,美术生用VR重现敦煌壁画,历史系学子策划“唐宋夜市”沉浸式剧本杀……



正如姚尧所说:“在上师大,没人觉得‘传统’是沉重的,它更像一块乐高,你可以拆解、重组,玩出无限可能。”

除了以包容的态度文化育人,作为一所既非“985”也非“211”,却能培养出诸多“破圈”人才的上师大,其实也与其自身办学硬实力息息相关。

从学科来看,上师大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稳居全国前20%戏剧与影视学跻身“中国高水平学科”,为创意提供扎实丰富的理论支撑。再看资源和平台,学校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SMG等机构深度合作,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参与专业剧组实习。毕业生在各类专业话剧院(团)、电视台、电台、专业院校、中小学等就业,就业率连年攀升!。



当然,现代社会判断优质人才的一大标准,定离不开国际化办学水平!目前,学校已与23个国家53所高校建立专业合作,像美国东斯特堡大学、密苏里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纽约电影学院等知名院校都是榜上有名,MTA项目通过双学位和海外游学,让学生可以用全球思维更好的呈现中国经典。

姚尧在采访中说:“上春晚像一场梦,但梦的起点是上师大那个总让我‘瞎折腾’的排练厅。”所以,如果你也渴望在古典与现代的交汇处找到自己的舞台,如果你相信艺术不是复刻模板而是点燃创意——那么上海师范大学,这所既有教育学全国第14名的底蕴、又有脑洞的学校,或许就是你等待的那块“魔法跳板”。毕竟,谁能拒绝一所连水杉林都会唱歌、连图书馆都藏着剧本杀的学校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