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约883—926),五代前蜀高祖王建妃。姓徐,宫中称小徐妃。生蜀后主王衍,后主继位,尊为顺圣太后。交结佞臣,专权受贿,后为后唐庄宗所杀。所作宫词,写前蜀宣华苑游乐故事,世称《花蕊夫人宫词》。其中可确定为她所作的约九十余首。《全唐诗》收录作品一卷。



据《十六国春秋·蜀志》记载:蜀亡,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人,召她陈诗,因诵此作,太祖颇为赞赏。



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以女子之身,发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与呼唤,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



首句“君王城上竖降旗”,直接点明了蜀国降宋的事实,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花蕊夫人虽置身深宫,但国家投降的残酷现实却如巨石般压在她的心头。语言简洁而有力,如同平地惊雷,让人瞬间感受到国破家亡的沉重与无奈。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道出深宫的无奈与愤懑: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既是反问,也是自我申辩,展示出了这位宫妃的内心活动和对蜀国灭亡的看法。“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那得知”则表示对君王的投降行为感到愤懑。看似轻声叹息,实则心中却是有廉耻之心,为下文的怒骂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十四万人齐解甲”,具体讲述蜀国投降的惨状:后蜀的十四万将士,一起脱下了铠甲,竟然齐齐放下武器投降,没有一个展现出男儿的气概和担当。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数倍于敌的兵力,按理说无亡国之理。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十四万士兵竟然没有一个以身殉国的志士,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



最后一句“更无一个是男儿”,爆发出对不战而亡热骂:“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嬉笑怒骂、痛快淋漓。花蕊夫人以无比的悲愤斥责了蜀主的无能,又嘲笑了文武群臣甘当俘虏的丑态,从而表明了这位宫妃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全诗以女性视角痛斥亡国之际男性群体的集体失格,在悲愤中迸发刚烈气节,情感深沉而激烈。充满了对故国灭亡的悲痛、对君王投降的愤懑以及对懦弱投降者的鄙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