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苏联援助15年,中国援助20多年的国家,至今却仍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可历史上倍受中、苏两国恩惠的这个国家,非但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如今反而站在了中、俄两国的对立面。

这个国家,就是如今东欧的最穷国,人称“扶不起的阿斗”的阿尔巴尼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受到过中、苏两国援助的阿尔巴尼亚贫困至今?



它又为何忘记了昔日中苏的援助,宁可选择与今天的中、俄两国为敌?

与苏联闹僵,投身中国怀抱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位于东欧地中海沿岸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狭小,却有着丰富的森林木材、铬矿、铜矿、铁矿等自然资源,历史上有着“山鹰之国”的美誉。



可匪夷所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坐在“金山”上的国家,2020年的人均GDP仅4500美元,远低于世界上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欧洲最穷的国家。

历史上的阿尔巴尼亚,曾长期接受中、苏两个强国的援助,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混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阿尔巴尼亚被军人索古建立起的独裁王朝所统治。

专制的索古王朝,为了维系自己风雨飘摇的政权,不惜与隔海相望的法西斯意大利眉来眼去,多次出卖阿尔巴尼亚的国家利益。



1939年,阿尔巴尼亚被意大利彻底吞并。自此,阿尔巴尼亚沦为了法西斯国家的殖民地。

信仰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革命领导人霍查,率领当地人民开展了多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才将意大利人从阿尔巴尼亚驱逐出去。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尔巴尼亚面临的生存处境依旧不容乐观。隔壁的南斯拉夫,也对阿尔巴尼亚虎视眈眈,多次想要吞并阿尔巴尼亚的领土。

无奈之下,阿尔巴尼亚只好投靠当时与南斯拉夫交恶的苏联,希望借助苏联的力量,维护来之不易的独立。

就这样,苏联前后援助阿尔巴尼亚本国长达15年之久,直到赫鲁晓夫上台。



1961年的赫鲁晓夫,出于国内“反斯大林模式”的需要,开始主动向走“自治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抛出橄榄枝,这让一直笃行斯大林主义的阿尔巴尼亚,开始与苏联的关系产生裂痕

中国大量援助,却喂不饱一匹饿狼

在苏南关系回暖的情况下,阿尔巴尼亚再也不敢把国家安全寄希望于苏联的身上。



恰逢当时的中国,强烈反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一味批判。中苏之间围绕社会主义道路何去何从的激烈论战,为阿尔巴尼亚带来了一个投靠中国的契机。

在“反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旗号下,阿尔巴尼亚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选择与中国站在了一起,而中国也自然接替了苏联之前援助阿尔巴尼亚的位置。



相比苏联老大哥对阿尔巴尼亚长达15年的援助,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更是近乎竭尽全力。

据粗略统计,中国对阿尔巴尼亚先后的援助累计高达10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优质的钢管、水泥和电线电缆,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发展工业必不可缺的原材料。



但令中国大跌眼镜的是,阿尔巴尼亚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物资。在得到中国的物资之后,阿尔巴尼亚非但没有修筑工厂,反而是大兴土木,修建地堡、国家领导人雕像等不必要的设施。

20世纪60年代,周总理在亲自访问阿尔巴尼亚,看到此情此景,曾既惋惜、又委婉地提醒阿尔巴尼亚:如此浪费中国的援助物资,是不是有些过于可惜了?



但是阿尔巴尼亚似乎并没有把中国的善意劝告听进去,反而将中国的援助视作理所当然。

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签署贸易协定后,中国忍受着高于国际市场平均的价格,从购买阿尔巴尼亚订制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其实有相当一大部分,是由中国提供图纸、原材料,再由阿尔巴尼亚生产的。



但中国没想到的是,阿尔巴尼亚竟然连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都要打折扣。

阿尔巴尼亚给中国提供的零部件,有相当部分都是残次品,不少中国工厂在收到阿尔巴尼亚不合格的零件后,再三向外交部门表示抗议。



无奈之下,中国只好在20世纪70年代逐步减少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并且告知了阿尔巴尼亚原因。

毕竟当时的中国也是“没有余粮”,中国已经竭尽所能,帮助了阿尔巴尼亚很多。



可对于中国突然减少援助的措施,阿尔巴尼亚却极为不满。

加上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一向视西方如大敌的阿尔巴尼亚认为,中美交好是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背叛,于是公开在外交场合中谴责中国。



自此,曾经亲密无间的中阿两国彻底分道扬镳。

深陷传销漩涡,投身北约与中俄对着干

在失去了中苏两国的外部援助后,阿尔巴尼亚的经济状况迅速恶化。1991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阿尔巴尼亚也跟着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改旗易帜。



但是,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阿尔巴尼亚非但没有走出经济的困境,反而因为20世纪90年代末流行全球的“庞氏骗局”,而陷入传销危机,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治安更加混乱。

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东欧流出的事关枪支、诈骗的犯罪活动中,有半数竟来自阿尔巴尼亚。



然而,后续的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非但没有对本国的经济问题做出反思,反而在2009年正式加入北约,希望通过打“政治牌”,来讨好西方,从而改善自己的处境。

在关乎民族情感的科索沃问题上,阿尔巴尼亚多次旗帜鲜明地紧跟西方脚步,更是伤透了中国人民的心。



但是西方也并没有给阿尔巴尼亚想要的经济援助。迄今为止,阿尔巴尼亚仍是欧洲的最穷国家之一,至今仍不被欧盟各国所接纳,在北约中更是处于权力边缘的位置



阿尔巴尼亚的失败,恰恰在于其从始至终过度依赖外部的援助力量,从未真正地实现国家发展的自力更生,把国家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才最终在国际上有了“扶不起的阿斗”这个名号。

参考资料:
海外网:2016-02-05:6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援助阿尔巴尼亚100亿
中国外交部:2024-10:中国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