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首发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以赘述文章结尾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毛主席打算在武汉周边地区秘密建造了一个地下居所,原计划投资3亿元,包括与之配套的飞机场,公路,铁路等附属工程,只可惜没有全部完工。
但尽管如此,这项工程依旧做到了防毒,防水,甚至可以防住核武器的冲击,这便是著名的“131地下工程”。
那这项工程是基于什么建造的?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
国际形势变化
自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分歧渐趋加剧,苏联提出长波电台与建立共同舰队,此类涉及主权之要求,被毛主席等领导人坚决拒斥。
可没想到下一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不仅无视中方改善关系的好意,还向中苏边境大举增兵,虎视眈眈,双方甚至在1969年爆发了珍宝岛战役。
气不过的苏联却想要对中国做“外科手术”核打击,并提前将消息告知了美国,可美国权衡利弊之后,让一家不起眼的小报纸刊登了这条消息。
鉴于中苏关系紧张,毛主席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全国各地进去了备战的态势,集中力量修建防空洞,开挖地下工事,为了防止苏联的袭击和轰炸。
另外,毛主席从大局出发,想在华中地区设立一个指挥部,以备战时之需,作为中心的武汉自然成为了首选之地,毛主席把这一重要的任务交给汪东兴。
汪东兴接到指示之后,立马前往武汉周围地区考察,经过反复比较之后,他认为位于鄂南的咸宁高桥镇,不管地形、还是地貌条件都符合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列出的选址要求、
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葱郁,隐蔽性极强,就算飞机低空侦察,也很难发现,确实是一个修建军事工程的好地方。
工程选址得到批准之后,“131”工程便在极其严格的保密状态下进行,负责施工的的战士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运输物资的车辆是由多个驾驶员分段驾驶,他们也不知道物资从哪里来又运到哪里去。
至于当地的百姓更是一无所知,部队到达之后,这里直接就被划为了军事管控地区,百姓无法接近自然就对里面的施工情况一无所知了,外界也是如此。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开凿山洞,会有大量的土和石块运出,可至今没人知道,这些土石被运到何方,就连当年美苏的情报部门也没有察觉,可见当时的保密工作。
“131”工程
从外面看起来,这里并不像军事工程,找不到一点儿痕迹,更像是一个高级干部疗养院或重要的科研机构,这或许是没被发现的另一个原因。
工程主要由毛主席,其他首长的住所以及警卫人员的宿舍组成,分为三层,地上一层,地下一层,中间一层是作战参谋的住所,也是如今开放的一部分。
其中,65号居室是为毛主席专门设计的,居所的整个布局非常的合理,是根据毛主席平日的习惯设计的,房间的设施应有尽有,其中由两样最为引人注目,一个是用大理石磨制成的浴盆,比平常的稍大一些,另一个是一面镜子,据说镜面始终不会结雾。
一旦有特殊情况的话,可以从房间的东北角离开,这里与地下通道相连,随时可以转移,而且作战指挥室也很大,足以悬挂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一旦核战爆发,毛主席可以在这里指挥部队作战。
整个工程的出入口有八个,汽车可以从主洞口进入,距离主洞口50米的地面,有一个6米圆形铁盘,听说可以旋转,让汽车可以在铁盘上随意调转车头。
再往前就可以看到一个50多厘米的厚的巨重铅门,起到了防毒,防水,防辐射的作用,就算有核武器攻击,也不用担心害怕,可以说把能想到的手段都想到了。
穿过此门就到了作战部的核心世界,整个布局呈“V”字形,悬挂在头顶电灯让整个走廊显得更加宏伟壮观,再加上供暖,通风,通讯等配套设施,长时间居住也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坑道内部错综复杂,在一些拐角处设有岗哨,两名战士就可以监视整个通道,还设有暗室的机枪口,可以防御敌人攻入坑道内的情况。
只不过,由于国内外形势变化,该工程并未完全竣工,像飞机场,铁路等附属设施没能来及建造,但苏联确实相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核打击,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该工程按照计划投资3亿,但实则耗资1.3亿元,但没能因为毛主席没有来过这里就认为是一种浪费,其战略价值符合当时的国防需求,防患于未然。
在改革开放后,曾经的“131”工程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被改为了“咸宁地区澄水洞宾馆”,交由当地政府管理,继续发挥更大的价值,为当地带来旅游收入。
该地区本来就环境优美,加上神秘面纱,不少人慕名而来,想亲眼看一看曾经绝密的地下工程,随着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该工程也成为了咸宁著名的旅游景点。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