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富源,对这个以“滇黔锁钥”胜境关以及矿产丰富而闻名的“八宝之乡”其实并不了解。当地的同志给我介绍,这里有两样特别有名的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富源魔芋和大河乌猪。后续果然和我的工作密切相关,今天就讲讲我和大河乌猪的故事。
三顾茅庐未见君
刚开始听他们讲“乌金珠、乌金珠”什么的,我还闹了笑话以为是一种黑色的珍珠,后来才明白,“乌金猪”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畜牧业专家对云贵川一代特有地方猪种的正式命名,既由于是乌蒙山和金沙江产地,也来源于著名诗句“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文化背景,然后“大河乌猪”又是在此基础上在本世纪初培育出来的新品系,因其肉质优良、营养丰富等特性先后被评为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名优食品”等称号。
听了介绍,让我大感兴趣,就想一睹为快见识见识它到底长啥样,结果来了三个多月始终没有看到大河乌猪的庐山真面目。第一次,是在胜境街道,去年的沪滇协作项目——盈隆食品加工厂,看了生产流水线,看了琳琅满目的产品,但就是没看到猪,也能理解,毕竟是加工厂嘛,又不是养殖场。
第二次,来到大河镇调研,镇长说带我去大河种猪场看看项目,心想这会应该能看到了活猪了。没想到了现场,是正在施工的工地,站在一个小山头远远望过去,看到施工车辆,看到了正在建设的猪舍,这次连图片都没看到。
第三次,前往竹园镇考察一个大河乌猪的示范养殖基地,先是因为下雨有雾路滑不好走,又说去农户的寄养猪圈看看,然后又是因为防疫要求不能进去,最终是看了展板,还有在镇党委书记的手机上看到了大河乌猪的视频,至少看到动态的猪了。
两种方案兴产业
为推动全县的重点产业发展,县里成立了几个工作专班,其中大河乌猪产业工作组由我任组长,牵头与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局、发投集团、大河乌猪研究所等单位通过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推动项目建设以及对外招商引资等工作,起草并行成了《富源县大河乌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方案讨论时有两种意见:一是既然叫重点,必须突出大河乌猪的标准和品质,重点要从保种育种、品牌打造、发挥特色优势角度出发,把其他肉猪产业剥离出去。另一个意见是,真正的乌猪目前产量有限,无法形成规模,可以借助大河乌猪品牌效应,带动全县大河猪、乌金猪等其他生猪产业的共同发展,并在生猪养殖、猪肉产品加工、专卖店等方面形成标准,带动产、加、销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最后在两个方案的基础上完善内容,既突出重点又带动全面,按照“公司+合作社+养殖基地”的模式,不断扩大大河乌猪群体数量,并配套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推进产业的高质量。
一见钟情只为你
这一天,到墨红镇调研食用菌种植和林下经济时,顺路走进一家当地的养殖场,在那里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大河乌猪”。只见猪舍中的它通体乌黑,在阳光照射下显出金黄色,俗称“黑火毛”,嘴和鼻子这部分又长又直,前段明显有三道皱纹,远看又有点像个“王”字。特别是在额头的地方,有一处菱形的皱纹,看着像个八卦的图案,这些都是大河乌猪的外貌特点。可能是前面几次未见到的缘故,竟然让我感觉有点小激动,也突然感觉自己推动的这块工作更有干劲了。
这就是我和大河乌猪邂逅的故事,我相信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会和富源魔芋、酸菜猪脚、牛羊汤锅等继续把各种故事延续下去。
口述人:曲靖市富源县委常委、副县长 沈健
整理人: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