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洒在徽县广袤的田野上,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田园水墨丹青画。在银杏树镇马庄村智源农业生猪现代化养殖场内,一排排猪舍整齐排列,自动投喂设备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在宽敞、干净的圈舍里悠然踱步。
徽县,正以崭新的生猪生产理念,抢抓省、市、县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以建设百万头生猪产业为目标,奏响了一曲“三农”田园牧歌新篇章
“以前养猪,全靠自己摸索,规模小、效益也一般。这几年县里政策好,不仅给资金支持,还派专家来指导,现在我的养殖场规模扩大了好几倍。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让我的养殖成本降低了,生猪的品质和产量都上去了,收入也提高了一大截。”甘肃徽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张润宝高兴地说。
“我们坚持‘保护为主,短引长育’原则,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对八眉猪、青泥黑猪等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同时,借助国家级生猪产业顾问组和陇南市畜牧养殖专家工作站的力量,优化服务保障,建强良种繁育场。目前,全县人工授精母猪受胎率提升至98%以上,平均产仔数提高到10头以上,并建成25个生猪人工授配点,每年向社会提供生猪配种12万余份。”徽县畜牧兽医站负责人菜应生介绍说。
在扩规增量方面,徽县立足于自身优势,锚定“打造百万头生猪产业强县,构建10亿元生猪产业集群”目标,依托“甘味”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通过多种补贴模式,在2024年累计投入1245万元财政资金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坚持“外引内培”,培育了众多生猪养殖经营主体,建成多个万头以上龙头养殖企业和国家级、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新建规模化生猪养殖基地,同时谋划推进多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此外,徽县兴疆牧歌养殖有限公司的转型升级以及甘肃兴疆牧歌农牧有限公司核心育种场项目的建设,也为徽县生猪繁育注入了强大动力。
聚焦延链补链,徽县不断提升生猪产业质效。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种植资源,建成畜禽配合饲料生产基地和饲草加工厂,健全饲草体系。积极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作,开工建设大型生猪屠宰场,提升生猪屠宰、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能力,全县生猪产业加工转化率达到53%。实施品牌强牧战略,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获得多项“三品一标”畜产品认证和“甘味”品牌,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如今的徽县,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百万生猪强县。在政策支持、科技引领和全体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生猪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不仅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徽县大地徐徐展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建荣 通讯员 何方
责任编辑:黄璐
来源: 观澜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