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灵蛇纳福,纸韵生花。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技艺扎根童心,翠华路小学于2月19日下午在学校多功能厅开展“非遗润童心,春启传承路”剪纸非遗文化第一课活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非遗传承人与孩子们共赴一场“纸上生花”的文化盛宴,让千年剪纸艺术焕发新活力!
剪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承载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校积极响应“非遗文化进校园”号召,将剪纸艺术融入美育课程,通过“学、做、创”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非遗魅力,厚植文化自信。
活动伊始,大队部王老师点明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宣布活动正式开始。随后,介绍了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文校长为活动致辞,表达了学校对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视,也让师生们对后续活动充满期待。
此次活动特邀陕西省民俗学会非遗专委会主任、非遗传承人王艳老师走进课堂,她为大家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让师生们了解到这一古老民间艺术背后丰富的故事与智慧。
随后,王老师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剪纸折、画、剪、展的技艺工序及剪纸艺术的美好寓意。孩子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先把这两个角对折,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交叉点,顺着这个点,拿起剪刀从边缘剪下去,注意不要剪断了……”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尝试着、琢磨着,体验着剪纸艺术的乐趣。
小手翻飞,不一会儿的时间,当大家把剪纸图样小心翼翼地展开,一个个象征着美好寓意的团花便呈现在眼前。学生们高兴地互相展示着自己的剪纸作品。
作品完成后,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并分享创作心得。他们的作品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展现出非遗文化在新一代手中焕发出的新活力。
一剪一纸,非遗之美浸润童心;一撇一捺,文化之根深植校园。翠华路小学以剪纸为媒,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少年的手中“活”起来、“潮”起来。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索非遗与教育的融合之路,让千年文脉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