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者里面有一位药学专家,在看了我那篇《印度的麻醉药麻得狠......》后和我聊起一个话题:为什么那些物美价廉的药物慢慢就看不见了?告诉了不少药物知识,于是有了今天这篇短文。
放线菌素D:一种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癌症的化疗药物,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和有限的利润空间,导致制药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甚至停产。
潘生丁(双嘧达莫):一种常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由于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以及药品价格受到政府限价等因素影响,药厂减少了产量,导致市场上供不应求。



红霉素眼膏及软膏:基础的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眼部感染和皮肤问题,但由于价格低廉,厂商生产的动力不足,导致市场供应不稳定。
维生素K注射液: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同样面临低价导致的供应问题。
宝塔糖(驱蛔灵)、颠茄片、氯霉素眼药水、牙周灵片等:这些都是经典的廉价药物,但因种种原因退出了市场。
他巴唑(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也面临短缺问题。
鱼精蛋白、银翘冲剂、维脑路通等其他基本药物也出现了供应紧张或断货的情况。



还有诸如维生素E、雷尼替丁、地西泮、茶苯海明……这些曾以“物美价廉”著称的经典药物,如今在医院和药房的货架上逐渐销声匿迹。以维生素E为例,过去一瓶100片仅需几毛钱,如今却需花费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从网络渠道购买,且不进医保;雷尼替丁作为胃溃疡患者的常用药,被高价且可能增加致癌风险的奥美拉唑取代;地西泮(安定)这一安全性高、成瘾性低的安眠药,也因医院不进货而被高价新药挤出市场。这些药物的消失,折射出医药市场的深层矛盾。



利润困局:药企的“生死选择题”
廉价药的核心困境在于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例如,珍菊降压片这类成本低廉的中西医结合药物,尽管疗效稳定,却因原材料、人工和物流成本上涨,逐渐逼近生产盈亏线。药企若继续生产,可能面临亏损;若停产,则需转向利润更高的“新药”——通过改换剂型、包装或名称重新上市,价格翻倍。
这种现象被称为“降价死”或“中标死”:政府限价或招标采购压低价格后,药企因无利可图被迫放弃生产。例如,某癌症辅助药出厂价15.5元,经流通环节加价后售价飙升至213元,利润达1300%,而廉价药却因缺乏中间利益空间被市场淘汰。
医院的“逐利逻辑”:高价药背后的利益链
中国医院全部需要“以药养医”,这种机制进一步加剧了廉价药的消亡。根据规定,医院可在药品进价基础上加成15%,高价药带来的利润远高于廉价药。此外,部分医院与药企存在“暗加成”协议,即进价中已包含返利,导致高价药更受青睐。例如,某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坦言,20余种廉价药长期处于紧缺状态,而高价替代药则充斥药房。
更隐蔽的是医生处方权的影响。高价药的“回扣空间”更大,医生开具此类药物的动力更强。有数据显示,80%的药品通过医院销售,医生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药企的生存。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失灵
尽管政府通过基本药物目录、价格补贴等手段试图保护廉价药,但执行效果有限。例如,原料药垄断问题长期未解——少数企业控制原料药供应,通过抬高价格倒逼成品药停产。
如“碘化油原料药垄断案” :江西祥宇医药作为中间商,通过与国内唯一生产商上海万巷制药签订独家协议,控制碘化油原料药供应,再以高价转售给唯一制剂企业烟台鲁银药业。2016年至2020年,其采购价最高为1750元/公斤,转售价却高达13500元/公斤,提价幅度达6.7倍至16.2倍。
结果就是碘化油注射液生产成本飙升,鲁银药业被迫停产,国内仅剩进口高价药,患者用药成本剧增。但市场监管总局仅对其处以156万元罚款。
此外,招标采购中“重价不重质”的倾向,使一些中小企业以偷工减料、缩减工艺的方式低价中标,挤占合规药企的市场空间。而动态调价机制的缺失,也让药企难以及时反映成本变化,进一步削弱生产意愿。
国家药品集采,目的不就是要为老百姓采购“物美价廉”的好药吗?专家组的衮衮诸公难道拉不出一个“物美价廉”的好药清单?


所谓“物美价廉”的药品——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不就是疗效确切、价格便宜而且是基本药品吗?
只是由于利润微薄,医院和制药公司缺乏兴趣,加上政策限制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使得这些药物在市场上的供应变得困难。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要挽救“物美价廉”的廉价药,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从多维度破解困局啊!
药监局是不是应该根据其成本变化调整限价,并通过国家定点采购、税收减免等方式保障药企合理利润?
对原材料垄断与灰色利益链的打击可不可以力度大一点?企业牟利几个亿,罚款才几百万,有什么用?
目前的药品集采本来是优化了药品流通体系,压缩中间环节,减少流通加价,但为什么那些“物美价廉”的廉价药仍然不见踪影?
让药品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质
廉价药的消失不仅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更是制度缺陷与人性逐利的合谋。当医疗体系被利益链条捆绑时,患者的用药选择权与健康权益便成了牺牲品。唯有通过制度重构与价值回归,才能让那些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经典好药”重见天日,让“物美价廉”不再是医药市场的奢侈品。
----- THE END------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