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月14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发表了2024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药品,数据显示我国新药获批数量保持增长势头,创新药的研发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NMPA共批准228个新药上市申请,其中1类新药48个,2类改良型新药67个,境外已上市原研药和改良型药品94个,治疗领域以肿瘤为主。儿童用药和罕见疾病用药获批总数保持增长。我国正从“医药制造大国”大步迈向“创新驱动型医药强国”。

2

药物获批的特征

1. 总批准量显著:

2024全年共有228项新药申请获批,这体现了中国药品审评体系的效率提升,以及在疫情后医药创新的持续活跃。对比2023年,增速约8-11%,显示审评资源和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增加。

2. 药物类别分布特征

化学药物(123项,53.9%)仍为研发主体,但较前几年比重下降(例如2021年化药占比约65%),反映传统小分子药物逐渐转向靶向性更强、开发难度更高的领域,如PROTAC技术、小分子抑制剂等。

治疗性生物制品(93项,40.8%):增速明显,尤其是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bispecific antibodies)和基因治疗产品(如CAR-T)可能占较大比例,表明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追赶和国际市场布局加速。

中药(12项,5.3%):虽总量低,但国家政策持续推动中药现代化(例如《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获批品种可能聚焦于重大疾病(如新冠后遗症、肿瘤辅助治疗)或经典名方二次开发。


3

药物获批的三大趋势

1. 国产创新药崛起:

政策驱动:2024年可能是“十四五”医药工业规划中期成果期,“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推动下,国内药企(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的BTK抑制剂、PD-1药物可能进一步拓展适应症。

License-out增加:国产生物药海外授权案例(如科伦博泰ADC药物与默沙东合作)或间接促进NMPA加速审批以匹配国际试验数据要求。

2. 进口药加速“零时差”入华

审评机制优化:通过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及实施“临床急需境外新药清单”,使跨国药企(如辉瑞、诺华)的新药在中国上市时间与欧美差距缩短至1年内,甚至同步审批。

市场策略调整:进口生物药(如GLP-1类药物、新型疫苗)可能在华直接开展III期桥接试验,而非重复完整临床试验,降低时间成本。

治疗性生物制品(93项,40.8%):增速明显,尤其是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bispecific antibodies)和基因治疗产品(如CAR-T)可能占较大比例,表明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追赶和国际市场布局加速。

3. 中药审批逻辑转变

从“经验”到“证据”:中药获批可能更多依赖真实世界研究(RWS)数据而非单纯临床验方,例如连花清瘟在2022年获批增加新冠适应症的模式可能被复制。

4

影响与挑战

行业竞争加剧:国内药企需提升差异化创新能力,避免PD-1类似药“扎堆申报”现象在ADC等领域重演。

医保准入压力:高价值生物药和进口药获批后可能面临医保谈判降价压力(如2023年谈判平均降价61.7%)。

监管国际接轨:NMPA或进一步优化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流程,推动多中心试验数据互认,实现更高水平的全球化同步研发。

5

小结

2024年中国新药获批趋势体现为: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并存,国产创新药崛起并加速国际化,政策与市场协同推动产业升级。这些趋势表明,中国正通过政策、技术、市场三方协同,加速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创新驱动型医药强国”转型。

参考来源:

1.Approvals by the China NMPA in 2024. Nat Rev Drug Discov.2025 Feb 1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