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厂们纷纷向PPT开战?

曾经是每个打工人必修课的PPT,现在被新锐企业当作了职场“新八股”。一说起PPT,打工人就想起了被熬夜和反复修改支配的恐惧。但是这种诞生于1987年至今盛行依旧的“新八股”或死于2025年。

近期,美的集团掌门人方洪波签发了一份《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的内部文件,该文件整体6条要求,分别是“内部沟通严禁PPT”“严禁让他人代写材料”“下班时间禁止开会和形式主义加班”“减少微信群数量,并禁止各类喊口号等形式主义行为”“减少手工报表和作业,在管理上推广数字化看板”“内部严禁送礼及非规定团建活动”等。



2月5日,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也发布全体员工内部信,和方洪波的内部文件类似,内部信也提出“严禁一切形式主义;内部沟通严禁使用PPT;内外部会议以30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小时;汇报资料不超过3页;内部任何决策,参与决策者不得超过3人”的六大要求。其实在1月18日的年会上,叶国富就已经率先提出让简单成为公司灵魂的要求,而过去他也经常在内部口头强调:“禁止形式主义”。

一时间PPT成了大厂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PPT禁令”打响了2025年职场整顿的第一枪。

很显然众多大公司的高层已经意识到,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情况下,眼花缭乱的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带来业绩的提升,还会带来内部效率低下,下属刻意迎合上级,职场“马屁文化”盛行,在各大公司都在推行“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PPT几乎难逃一死。

PPT的38年成长史

先有计算机,后有各类办公软件。

PPT属于办公三大件之一,其诞生时间远落后于计算机的诞生。上世纪80年代,为降低用户使用计算机的学习成本,计算机操作系统进入图形界面时代。

PPT并不是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开发出来的,而是由一家名为Forethought的小型软件公司开发的,这家由两名前苹果员工创立的小公司,看到了Macintosh电脑具有图形界面的优势,想要开发一款能够利用这一特点的演示软件。

丹尼斯·奥斯汀是这家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他与构思该软件的Forethought高管罗伯特·加斯金斯合作,把Presenter设计得易于操作。通过“直接操作界面”让正在编辑的内容看起来与最终产品一模一样。为用户提供了合并图形、剪贴画和多种字体功能。奥斯汀的目标是“创建演示文稿,而不仅仅是幻灯片”,他也被称为PPT之父。

Forethought公司在1987年正式发布PowerPoint,几个月后,Forethought公司被微软公司以1400万美元收购,微软将PowerPoint作为Office套件的一部分。PPT从此开始了它在个人电脑上的普及之路。



当时PPT以“向下价值观和愿景输出、向上汇报”等功能,更好地集成了形式与内容,给了用户更多的设计空间,迅速风靡市场。1993年,PPT并入Office三件套售出了200万套;2003年,PPT已经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商业、行业领域和学术界;2007年,超过12亿台电脑安装了PPT。

PPT是基础应用阶段的产物,面向的是广大的个人和企业消费者。进入21世纪后,云计算发力,通讯技术持续迭代,Web技术快速发展。用户在网页端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互行为,直接与“云”进行交互。在科技不断进步下,Office的可替代产品现已层出不穷,2006年谷歌推出了GoogleDocs,后被称之为在线文档的鼻祖,2013年在线视觉设计产品Canva推出,如今是估值数百亿美元的独角兽,而如今全球最受欢迎的原型设计工具则是在线交互设计平台Figma, Adobe为收购它耗资200亿美元。

国外相关产品很多,而国内也上线了很多新产品,WPS、石墨文档、MasterGo、墨刀、语雀文‍档、飞书文档……等等。


(新出现的办公类产品)

这些新技术相比PPT无论是演示还是汇报都有一定优势,在线文档集成了很多种文稿类型,包括常规文本、表格、数据表、绘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等等,用户在一个页面选择不同工具就能搞定绝大多数场景所需要的东西。不需要太过关注形式,主要关注想法和内容即可,然后就是拖拖拽拽和填空。在线平台可以天然地实现广大用户的共创,用户可以有很多的参考模板和案例,这对于很多打工人简直是刚需。简单来说,在线文档的优势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和美观好用。

在大公司都追求工作效率的情况下,PPT逐渐被抛弃。

分析师王一然表示,员工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调整字体、配色等美化工作上,却对内容逻辑敷衍了事,形式压倒实质。“现在职场有个怪异的现象,看得见的勤奋比看不见的结果更重要,而这对企业来说是种伤害。PPT成了一些公司落后制度的帮凶。”

“打击PPT”其实是个舶来品

曾经的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是反PPT的急先锋。早在2004年他就推行“六页纸会议制度”,2018年贝佐斯就在年度邮件中再度提及他的规定——高管会议上禁止使用PPT,取而代之的是6页以内的叙述性文档(Six Pages)。

贝佐斯认为,PPT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说服别人,是一种营销工具。但在公司内部,高层最不需要的就是营销。因为在公司里,开会是为了寻求真相和激发灵感。

贝佐斯在接受采访时说,“PPT对作者来说很容易,对其他人来说却很难懂。而备忘录恰恰相反。写一份6页的备忘录很难。一份高质量的6页备忘录需要两周来完成。高管们在PPT演示过程中经常会打断演示者,然后发现答案就在下一页PPT上。但如果你提前读过了备忘录……我就喜欢在备忘录空白的地方写下很多问题,然后把它们一个个划掉。这样一来,当我翻到备忘录的末尾时,我的问题就已经全部得到解答。相比PPT,备忘录可以节省时间,更有效率。”

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或是国内大公司在学习和模仿亚马逊,近几年众多国内知名公司开始禁用PPT。刘强东是贝佐斯的追随者,曾怒斥“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的人就是骗子”。传统行业如招商银行,2019年发布《清风公约》,直言“我们不是美工,别把时间花在做PPT上”。



2020年字节跳动的大部分会议已经不用PPT,采用飞书阅读会的模式,围绕飞书文档展开会议。2021年开始阿里晋升委员会陆续取消了大部分答辩和PPT材料,转为使用述职文档。两家互联网大厂对PPT的态度很快引起市场共鸣。理想和元气森林甚至在招聘启事中把“不用写PPT”列为公司福利以吸引求职者。

加上如今的美的集团和名创优品,禁用PPT成了诸多大公司减少形式主义,走务实路线的标志。各种内部信新规都是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形式主义,让员工更加专注于实际工作。很快反PPT阵营又多了李宁集团创始人李宁、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盒马新任CEO严筱磊……

一时间,大厂纷纷都抛弃了PPT。“反PPT”这个“舶来品”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PPT造车”“PPT融资”成讽喻之词,孙宏斌、许家印甚至王健林都是PPT造车的受害者。

微软营收增幅放缓

PPT众多竞品的出现,不可避免地给微软的业绩带来一定冲击。

财报显示,微软2024年第二季报营收69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27%。营收增幅看似不错,但却是近6个季度营收增长新低。此前5个季度的营收增幅分别为16.04%、15.20%、17.03%、17.58%和12.76%。同期归母净利润为241.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3%,此前5个季度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0.66%、9.74%、19.89%、33.15%和26.97%,净利润增幅仅高于2023年四季度。



净利润增幅的放缓,主要因为净利率的下滑。2024年第二季度,微软净利率为34.62%,而上一季度的净利率为37.61%,上一年同期为35.26%,下滑了0.6个百分点,对于单季度营收超过600亿美元的巨头来说,净利率下滑0.1个百分点都是庞大的数字。



辛奇物流设备总经理王玉奇认为,如今各大公司“反PPT”会对微软业绩带来冲击,“PPT作为Office套件的一部分,禁用PPT可能影响Office的订阅收入,尤其是对大企业客户。大公司通常通过企业协议批量购买Office,禁用PPT可能导致企业减少许可数量或转向其他办公软件。转向Google Slides、WPS、飞书等替代品,削弱微软的市场份额。”

微软在2024年表现优异,全年股价涨幅达13.7%,截至2月19日收盘,微软股价为414.770美元,总市值高达3.1万亿美元,但在1月30日遭遇5连跌,其中1月30日,单日暴跌6.18%,创下近年来单日最大跌幅。尽管微软现在依然是仅次于苹果的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巨头,但相比苹果股价2024年35%的涨幅,微软股价涨幅不及苹果涨幅的一半,且苹果3.7万亿美元的市值领先微软6000亿美元,微软再想重回全球市值第一难度越来越大。

现如今,国内外各大公司都掀起了“反PPT”的热潮,公司开始更注重实效而拒绝形式主义,PPT的生存迎来巨大考验,是适应市场需求做出改变,还是沉迷在往日的荣光中坐以待毙?相信市场很快会给出答案。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梦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