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两院区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顺义妇儿医院成功为一位出生仅45小时、体重2500克的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患儿壮壮(化名)完成首例腹腔镜十二指肠闭锁根治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已经顺利出院。通过母胎多学科(MDT)一体化诊疗模式,不仅为壮壮及其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充分展示了两院区在宫内诊断和新生儿外科领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新生儿腹腔镜手术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险象环生,多学科团队“披荆斩棘”
该病例为全国罕见的产前复杂诊断案例。徐女士(化名)孕23周产检发现胎儿十二指肠闭锁合并心脏发育异常,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徐女士和家人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担忧之中,心中充满了无助。为了寻求一线生机,他们辗转内蒙古、北京多家三甲医院。每到一家医院,他们的心中都怀揣着一丝希望,然而检查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这让他们的心情愈发沉重,仿佛被黑暗的阴霾笼罩着,看不到尽头.....徐女士经多方打听,来到了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母胎多学科(MDT)诊疗中心。
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在倪鑫总院长的整体推动下,两院区通力合作,医院创新建立“产前-产时-产后”全周期诊疗模式,顺义妇儿医院院长刘原虎、副院长陈晖集结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陈永卫团队和本院产科主任刘晓巍团队、新生儿科主任尉进茜团队、儿童外科张廷冲主任团队、超声科、遗传生殖科、麻醉科等30余位专家,通过MDT会诊评估,为患儿制定精准手术方案。此时的徐女士和家人,虽然内心依然充满担忧,但更多的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感激,他们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道曙光,相信这些专家们能够创造奇迹,拯救这个还未出世的小生命。
2.凝心聚力,一体化诊疗“护佑新生命”
2025年1月22日,产科主任刘晓巍为徐女士(化名)行剖宫产,新生儿科主任尉进茜全程守护在手术台前。壮壮出生后,立即被置入胃肠管并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腹部立位片及肠道超声均证实了产前诊断。为给患儿进一步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总院心脏中心肖燕燕主任和顺义院区唐浩勋院长助理会诊指导,经专家会诊协商将壮壮手术定于1月24日。
1月24日清晨,在壮壮出生仅45小时之际,新生儿外科主任陈永卫亲自主刀,张雅楠医生和朱林生医生担任助手,共同为壮壮行腹腔镜微创手术,麻醉科主任刘国亮负责术中麻醉。陈主任团队采用3毫米腹腔镜实施十二指肠成型术,术中创新应用菱形缝合技术,出血量仅2ml,较传统开腹手术缩短2/3恢复时间。术后于气管插管下很快转入新生儿科,连接提前准备好的呼吸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壮壮恢复良好,加奶过程顺利。
3.用爱坚守,专业团队护佑“生命花开”
小壮壮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春节。住院期间,壮壮妈妈通过新生儿科的远程探视系统,可以随时看到宝宝的状态变化,这极大地缓解了她焦虑紧张的心情。在外科医生的指导下,术后护理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新生儿专业护理团队与新生儿科医生密切配合,对壮壮进行了术后肠外精细化营养管理。术后第8天,壮壮终于接触到了妈妈的味道 ——母乳,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睡梦中还不时咧着小嘴笑。这一刻,大家深知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2月7日,壮壮迎来了出院的日子,这也是顺义妇幼首例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的里程碑。希望小壮壮像雨后春笋一样健康茁壮成长。
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再升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其中消化道畸形占15%。目前儿科综合医院是没有产科的,也就意味着,具有出生缺陷的宝宝需要出生后通过转运的方式转到专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危重症新生儿以及外地的患儿,往往在转运的过程中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
医务科科长唐春艳介绍,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母胎多学科 MDT 团队成立于2020年,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院内会组建最专业的团队进行会诊。目前,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普外科、神经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及骨科、遗传代谢团队等均提供支持。在这里,专业的解释让父母对后续的诊治及康复充分了解,有更多元化的选择,也为社会提供更多包容的爱。自2022年开展区域内首例新生儿外科手术以来,顺义妇儿医院已经手术救治了近二十例患先天性疾病的患儿,为越来越多具有 “缺陷” 的胎儿,尤其是合并疑难、复杂的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带来了希望与健康。
科普时间
什么是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
十二指肠闭锁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约为1/10000,因胚胎期十二指肠发育异常导致肠腔完全或部分阻塞,引发呕吐、腹胀、喂养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因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约25%-40%的患儿合并唐氏综合征或其他先天异常(如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等),需多学科联合诊疗。
如何早期发现?
1. 典型症状
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即出现非胆汁性或胆汁性呕吐(进食后加重)、上腹胀、排便延迟或停止,部分患儿可见“双泡征”影像学表现——腹部X线显示胃和近端十二指肠扩张形成两个气液平面,远端肠道无气体。
双泡征
该 X 光片显示了十二指肠完全阻塞所见的典型双泡效应。较小的气泡代表近端扩张的十二指肠(白色箭头);较大的气泡代表胃(黑色箭头)。这种效应可以在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网、环状胰腺和十二指肠前门静脉中看到。在极少数情况下,旋转不良患者的 Ladd 带导致完全十二指肠梗阻也可见到。
本图片为壮壮X片(术前)
2. 产前预警
产前超声可发现羊水过多及胎儿胃泡、十二指肠近端扩张,产前诊断阳性率达35%-80%。产后确诊则依赖超声、上消化道造影(阳性率92.9%)等检查。
三、腹腔镜手术:小日龄患儿的“生命通道”
传统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腹腔镜技术凭借微创、精准、恢复快的优势,成为新生儿十二指肠闭锁的首选治疗方式。
1. 手术适应症
适用于出生后1-28天的新生儿,包括:
隔膜型闭锁(Ⅰ型):腹腔镜下隔膜切除,纵切横缝重建肠腔。
闭锁或狭窄(Ⅱ/Ⅲ型):采用菱形吻合术或侧侧吻合术,恢复肠道连续性。
合并环状胰腺或肠旋转不良:同步行Ladd's术或绕行吻合术。
2. 技术优势
创伤小:仅需3-5mm切口,减少术后疼痛与瘢痕。
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约20天,有报道最快7天可恢复经口喂养。
并发症少:研究显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仅0.48%,肠梗阻发生率7.73%,且多数可通过二次手术解决。
家长需注意:早诊治早治疗是关键
1. 警惕高危因素:有先天畸形家族史、产检异常(如羊水过多)的孕妇需加强超声监测。
2. 及时就医:新生儿出生后出现频繁呕吐、腹胀,应立即禁食并就医,避免误吸风险。
3. 术后护理:遵医嘱逐步恢复喂养,定期复查肠道功能,监测营养状态。
十二指肠闭锁虽凶险,但通过产前筛查、精准诊断与微创手术,新生儿亦可重获健康。腹腔镜技术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精准微创,呵护新生,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小日龄患儿点亮生命的曙光!
文字|新生儿科 李俊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