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2至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标志性商圈,完成中关村等12个全市重点商圈改造提升;力争到今年底累计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累计引进首店3000家……2月22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2025年度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

累计推出10个以上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

市商务局表示,今年将继续丰富高品质载体供给。建设世界一流商圈商街。有序推进王府井×西单×前门、CBD×三里屯、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4个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打造2至3个千亿规模世界级标志性商圈,完成中关村等12个全市重点商圈改造提升。

打造地标性消费项目。推进北京坊二期、湾里商业综合体、新国展二三期等项目建设,加快隆福寺招商运营,加速推动王府井商圈“商业+旅游+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创新多元融合消费场景。推动街区、近山、亲水、演艺、赛事、夜间、数字消费场景与周边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设施深度融合,累计推出10个以上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

织密便民消费网络。持续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评价体系,实现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继续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升,提升保障能力,做好节假日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

到2025年底打造50个左右老字号博物馆

在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方面,发挥红桥市场、王府井19号府、南阳共享际、首创·郎园Station等新消费品牌孵化地的示范作用,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孵化100个以上新消费品牌,其中亿级规模品牌20个以上,千万级规模品牌80个以上。

激发老字号生机活力。到2025年底打造50个左右老字号博物馆,拥有国家级和市级非遗技艺数分别达到50和90项左右,累计认定约15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北京老字号”品牌达到300家左右。

同时,提升本土品牌价值。支持THE BOX、798-751等打造面向国际的国潮品牌展示平台。

打造国际美食之都。到2025年底累计引进50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推动城六区、副中心、平原新城地区持续打造特色餐饮聚集街区,到2025年底累计培育30条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

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定制中心在京设立,推动重点重奢品牌旗舰店开业,力争到2025年底累计引进首店3000家。

各区建成3个以上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服务消费已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北京将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力,一方面,创新发展数字消费。到2025年底各区建成3个以上特色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累计认定约30个“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带动直播电商产业聚集升级。

另一方面,加快文娱消费供给侧改革,释放旅游消费、体育消费潜力。全年新推出主题游线路100条,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推进“乡村民宿+”行动,提升八达岭、龙湾屯、十渡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质,支持潭柘寺、周口店、石城等镇升级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办好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顶级赛事,提升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等传统品牌赛事影响力。发挥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锦赛等国际冰雪赛事龙头效应,带动冰雪产业发展。培育体育消费城市地标,推动首钢园、五棵松、新工体、奥林匹克公园等区域体育消费聚集。

此外,扩大医疗康养消费规模。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加强互联网诊疗监管服务,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医院引入布局。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拓展跨境电商体验消费新模式

推动跨境消费提质升级方面,优化离境退税商店空间布局和商业业态,加大“即买即退”服务试点力度。持续推动天竺综保区保税研发、保税服务、保税租赁等业态进一步扩容,优化拓展“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快递到家”的跨境电商体验消费新模式。

强化流通体系节点支撑。继续推动房山窦店、昌平南口新增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持续推进怀柔南站、未来科学城南区站、平谷站等一批轨道微中心建设,打造20个微轨道中心。

此外,提升入境消费便利体验。落实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外国人“入境游”团签服务体验,打造“扬帆”服务品牌。加大入境游产品开发力度,精心设计过境免签游客的旅游路线。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