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外科为62岁的唐先生实施了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解除了困扰他长达十年的胆囊结石病痛。手术成功取出唐先生的胆囊结石,保留了他的胆囊和胆囊功能,且腹部无明显疤痕。老年外科彭健教授表示,微创保胆技术迈向了更加精准化、个性化时代。



唐先生在10年前体检中发现了胆囊结石,一直未做处理。近年来,他频繁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复查发现结石增大且并发胆囊炎。经过详细咨询、多方打听后,唐先生慕名来到湘雅医院老年外科主任彭健教授门诊,要求做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希望能够保留胆囊功能。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和评估,彭健教授与患者谈话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的需求,决定为其施行更加微创的单孔腹腔镜手术。

手术中,彭健教授通过脐部的小切口,采用高清腹腔镜和胆道镜双镜联合,从胆囊内取出约2厘米的结石,并保留了胆囊和胆囊功能,同时还免除了上腹剑突下和右侧肋缘下的小切口,术后疼痛更轻,因而能很快下床活动并顺利康复出院。

后期,脐部的小切口愈合后,疤痕被肚脐隐藏,所以腹部皮肤美容效果更好。出院时唐先生满意地表示:“没想到手术这么轻松,没有明显的疼痛,而且腹部还几乎看不出手术痕迹。”

彭健教授介绍,胆囊虽小,但功能不少,它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消化食物、调节胆道压力与内环境平衡、以及内分泌化学和免疫功能等,盲目切除胆囊可能增加消化不良、胆管损伤等风险。

对待胆囊结石,应辩证、科学、精准施治,以患者健康受益为导向,采取保胆或切胆方法,不盲目保胆、也不搞“一刀切”,避免“滥切无辜”。保胆与切胆是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疾病不同阶段可供选择的两种主要治疗手段。

保胆与切胆是辩证的统一,保胆不是对胆囊切除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升华。保胆是胆囊结石等良性疾病治疗新百年的再次飞跃。

在大健康理念下,保胆更加强调如何预防胆囊结石等疾病,主张“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防即是治、治亦是防、 防重于治、防胜于治”的防治相结合新理念,符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主题。

中国外科先驱裘法祖院士是保胆推动者。我国胆道外科之父黄志强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强调,微创保胆技术的重要性。湘雅医院老年外科主任彭健教授一直是微创保胆的倡议者和践行者。

2015年7月,彭健教授在“第五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上倡导设立“胆囊健康日”。自2017年至今,彭健教授成功组织全国多家医院连续八年开展“胆囊健康日”公益义诊和健康科普宣教惠民活动,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老年外科 李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