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后,出现的肌肉酸痛情况,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十分常见。一般在运动后24小时左右达到疼痛顶峰,在运动后48-72小时开始逐渐恢复。目前没有一种确定的干预手段可以完全预防和治疗。DOMS发生后,会有肌力下降等现象,严重时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


筋膜枪,其优点是便于携带,正确使用时,对肌肉和筋膜的放松更为准确,对DOMS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振动刺激相似,振动刺激肌肉和筋膜以及深层的软组织,促进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从而使血管中的营养物质得到快速运输,代谢产物快速排除。其次,振动放松对神经系统是一种机械物理刺激,构成对骨骼肌神经末梢的刺激,使人体产生应答性反应。从而有效放松肌肉,使肌肉力量得到恢复。但是,不当使用容易造成伤害。


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KT)一种贴于皮肤表面的胶布,有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对DOMS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四方面原因:肌内效贴通过其粘着性和延展后的回缩力来扩大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间隙,加快淋巴液与血液的流动,有利于降低炎症和水肿。皮肤及肌肉持续接收刺激,可增加感觉反馈及本体感觉输入。稳定关节,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通过减少异常肌张力。通过张力减小疼痛感受器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


辣么,同时上两种手段,能不能、会不会把辅助促进恢复的效果叠加放大呢?

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开展了一项“跑步-马克操-全蹲蛙跳-原地蹲跳重复10组”的疲劳后疼痛实验,组织了40位身高、体重、年龄与身体质量指数(BMI)近似的男大学生,包括筋膜枪10人、肌效贴10人、两种手段10人、不做任何处理10人。用肌肉力量测试、解读肌电图与自我主观疼痛评分的方法来衡量对比不同手段的恢复效果。



1 先报喜,看该实验的结果。

1.1 二者都有效。

比起不做处理,但凡做过处理者,不论是筋膜枪、肌效贴还是二者共用,都表现出了加速恢复的效果。


1.2 两个都用更有效。

在运动后48小时、72小时,筋膜枪+肌效贴的效果略好于只使用其中一种方法。


1.3 肌效贴,也许更香。

只看单一处理方法,肌效贴要比筋膜枪略好。并且筋膜枪的使用时间,要达到对每个部位突突5分钟,并且:

既不能下手太重,又不能欠缺力道。



2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报忧。

因为这项实验也存在一系列局限性。

2,1 样本数量太少。

不论哪种处理方法,或者不处理,样本量过小、每组仅有10人。这个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量来优化改进,比如总数4000人,每组1000人。

2.2 样本过分单一。

没有测试与疲劳有关的血液指标,测试人群全部为青年男性大学生。这个可以通过增加受试对象的多样性来研究,比如纳入女性与更多年龄组的人群。


2.3 无法做随机双盲。

当然,任何对康复器材的研究,都无法采用像药品实验那样的“随机双盲”方式。这个,没有任何改进空间。毕竟技师们绝不可能闭着眼去操作筋膜枪或粘贴肌效贴,被试者就算蒙上眼,也绝不可能不知道二者的感受区别。故无法排除主观认知差异的扰动效应。

最后,你是否尝试过依靠筋膜枪与肌效贴进行恢复?对它们的功效,你怎么看?

文字 | 孟昭莉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教授

照片 | 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