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会堂音乐厅演出。本报记者 蒋国红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办事更便利。本报记者 马智博摄
哈飞AC332飞行中。本报记者 韩丽平摄
□本报记者 李飞 马智博 韩丽平
举世瞩目的亚冬盛会热度还在持续,哈尔滨再次迎来重要时刻。19日,哈尔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启幕。台上台下,家国梦想激荡交融;会内会外,党心民心同频共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风正时济,实干争先,哈尔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力落实一揽子增量和存量政策,结合哈尔滨资源禀赋,抓住关键、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形成合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不断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2025年,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进出口总额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大力提振消费 赋能经济稳健前行
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全年实施市重点项目550个,完成投资650亿元。强化精准招商和落地服务,严把项目准入关,确保引进产业项目有收益,以源源不断的好项目积蓄发展新动能。
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稳定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促进平台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促消费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经济,打造服务消费新亮点和经济新增长点。
推动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扩大夏季避暑、冬季冰雪高质量特色产品供给,厚植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态、科技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冰雪节、哈夏音乐会、国际啤酒节规模和影响力,发展避暑、康养、演艺、研学等“旅游+”业态,构筑全域全季旅游新格局。
科技创新引领 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东北区域基地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技术溢出,用好“揭榜挂帅”机制,围绕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新能源、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年就地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哈尔滨航空集群,推动东轻、哈飞、东安大飞机配套等项目加快建设,联合飞机建成投产。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统筹推进低空空域使用、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制造,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开展应用场景示范,推进低空经济专业技能人才培育储备。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支持航空航天、电气装备等行业100家以上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和优质服务商。抓好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支持哈电集团、哈药集团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技改项目20个,积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节能降耗,提升生产质效,增强竞争力。
锚定农业现代化 发力乡村全面振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40亿斤以上。
发展县域经济。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打造玉米、大豆、水稻、乳制品、肉类等产业链,培育壮大“哈优品”农产品公共品牌,把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成支柱产业,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提升乡村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水平,打造省级精品村、示范村,让乡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
用好关键一招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投资、融资、新设法人单位等监督管理。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和新型生产要素供给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建项目。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数据共享和政务网运行水平。压实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融资平台的主体责任,依法依规清理拖欠企业货物、工程、服务账。帮助企业解决产权、用地等实际困难。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围绕“完善功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抓开放合作,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平台建设。推动自贸区提质增效,综保区推动汽车等机电产品、高端农副产品扩大进出口规模,临空经济区着力引进民航服务、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业企业。发挥“后亚冬”效应,促进冰雪经济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功能品质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推进城中村、城市更新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专项规划修编。强化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长效机制。工业、服务业项目实行“先定项目后供土地”。合理调控房地产用地供给,建设满足群众需求的好房子。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机场线、过江隧道和亚布力机场建设。推进粮食应急仓储及物流枢纽、综保区铁路专用线入区及配套、临空经济区国际航空货运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3000套,完成2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主体工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更新改造老旧管网450公里。
新增、复线道路停车泊位1万个,有序向社会开放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所。常态化、精细化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松花江岸线整治成果,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综合防治大气污染,推动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保障改善民生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升级改造农村敬老院5所,新增社区老年照护中心30个。建设社区托育机构和家庭托育点150个。合理布局、稳步增加普惠性幼儿园资源供给,完善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联盟和城乡学校共同体。推进职业教育“长学制”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加快广安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哈尔滨院区建设。推进市急救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建立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大力促进交响乐、芭蕾舞健康发展,办好第69届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年会。打造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抓好亚冬会场馆赛后利用,建设上合组织运动医疗康复基地。充分利用亚冬遗产,建设亚冬会博物馆。推动香坊、木兰、方正等区县体育公园建设,浇建室外公益冰场85块,打造30分钟冰雪健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