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哈尔滨的木兰县,有一群候鸟,每年开春的时候,它们飞回来得最早,等秋天需要迁飞到越冬地的时候,它们又拖到最后,是最晚一批飞走的。
然而这和并非是这些鸟儿的天性使然,而是在这里有一个专门为它们留的鱼塘,鱼塘的主人看到这些鸟儿来捕鱼,非但不赶它们走,还帮它们把冰面凿开。
但是这些鸟儿也不是什么时候都领情的,鱼塘的主人有时会遇见受伤的鸟儿,就会上前去解救,这些鸟儿为了“感谢”,照着他的脸上就是一口,为此鱼塘主人的脸上也留下了不少的疤痕。
在鱼塘主人的精心照料之下,这些鸟儿从最初的4只繁衍到了上千只。
这种会“恩将仇报”的鸟儿究竟是一种什么候鸟呢?鱼塘的主人为什么又要这么照顾它们呢?
«——【·与鸟结缘·】——»
这名鱼塘的主人叫马勇军,1996年,它第一次和这些鸟儿打起了“交道”。
马勇军那时承包了10个水塘,有200多亩,都是用来养鱼的,边上就是他自己的稻田,那年的一天,他正在地里干活,就看见山上来了两只大鸟,一直在绕着飞。
没过几天,马勇军就发现它们在附近的大树上做了窝,看样子是要在这里安家,最初,这4只大鸟都很警惕,还时常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就跑到他家鱼塘里偷吃鱼。
后来,这4只鸟更加“得寸进尺”,开始跑到稻田里去啄田螺,马勇军也在观察着它们,慢慢地双方就熟悉起来了,4只鸟也没有那么惧怕马勇军了。
因为好奇,马勇军就在网上根据大鸟的形态特征查了查,这才知道它们原来都是苍鹭,在国内数量也比较有限,于是他就开始特别留意它们。
之后的每年,这些苍鹭都会来这里落脚,而且数量还越来越多。
这些水塘本来是承包用来养鱼的,但是却成了这些苍鹭的“粮仓”了,它们每年从越冬地一飞回来就会很自觉地来到鱼塘边上捕鱼。
为此,马勇军每年都要赔好几万元,刚撒下去的鱼苗就都进了鸟肚子里,马勇军的妻子对此也很不理解,但是他却还是一直在坚持。
2019年的10月,又到了这些苍鹭该迁飞的时候,但是就是有一只苍鹭一直“赖”在这里不肯走,还惦记着鱼塘里美味的鱼。
但是苍鹭本身就是候鸟,哈尔滨的冬天不是它们能够承受得住的,因此即便马勇军心中也不舍这些苍鹭,但是必须要把它们送走。
马勇军和自己的儿子用长竹竿绑上红布条,一连驱赶了这只苍鹭好几天,它才飞走。
这些苍鹭不但飞走得晚,回来得也早,一般苍鹭是在每年的4月份飞回繁殖地的,单只这些苍鹭都是3月份雪刚化冻没多久就回来了。
而它们之所以这么着急回来,还是因为这里食物充足,有人保护它们,马勇军看到苍鹭食物不足的时候,有时就会直接把冰层敲开,让它们有的吃,要不然就是直接买来鱼放在冰上给它们补充食物。
«—【·多次遭到威胁·】—»
然而照看这些苍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22年6月22日,哈尔滨新闻网报道,马勇军救助了一只受伤的苍鹭。
马勇军本来是在巡视水塘,就看见一只苍鹭在水里扑腾,他二话没说就下水救助了,一看才知道,苍鹭是被捕兽夹夹住了脚。
他帮助苍鹭掰开捕兽夹,而苍鹭却因为吃痛,对着马勇军的来就啄了一口,顿时就流血了,而他也包扎,而是先把苍鹭的伤口处理好。
马勇军对苍鹭的习性很了解,它们是一对成鸟共同养育自己的后代的,如果其中一只成鸟除了以外,那么这窝幼鸟基本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而除了来自于苍鹭自身的“威胁”之外,那些觊觎苍鹭的人才是真正的威胁。
一些人见这里鸟多,就想着来打点野味或者掏一些鸟蛋,马勇军遇见了也会上前进行劝阻,大部分人都很听劝,但是也有一些人却还不死心。
曾经就有一伙人拿着弹弓和气枪上山来打鸟,马勇军一看山顶上陈群的鸟儿乱飞,就知道是有人进山了。
于是扔下手里的活就上山,对方一共有4人,马勇军却还是上前与对方争辩起来,一直到村子里有人听见动静也赶上山来,这4人才下山离开。
还有人见硬的不行,就打算收买马勇军,让他帮忙掏鸟蛋,一个50元。
但就是保护得再严密,也有疏忽的时候,2019年5月,马勇军因为有事就离家了几天,等他再回来的时候,一棵臭桦就被看到了,上面的十几个鸟巢都掉在了地上。
这一看就是有人为了掏鸟蛋才把树砍掉的,维系马勇军十分自责,之后每天都会巡山两次,为这些苍鹭保驾护航。
在将近30年的保护中,这里的苍鹭从在最初的4只繁衍到了上千只,而这少不了马勇军的心血,他还发动自己的亲戚以及村子里的人来共同守护这些苍鹭。
苍鹭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在欧洲和亚洲地区较为常见,虽然它们在濒危动物等级中处于无危级别,但是它却是我们国家的三有动物,还被多个省都列为了保护动物。
其实不论是哪种动物,它们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不仅是对物种本身的保护,更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功能的保护。
比如,苍鹭作为捕食者,它们能够有效控制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数量,避免过度繁殖对水域生态造成不良影响,通过保护这些物种,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参考:
新晚报《这个哈尔滨人在自家鱼塘凿冰窟窿给鸟“开饭”,一喂就是28年》,2024-3-27
哈尔滨新闻网《照脸上“哐”就是一口!苍鹭“恩将仇报”,护鸟人“老马”都习惯了~》,2022-6-23
澎湃新闻《哈尔滨村民义务守护苍鹭23载,从4只繁衍到200多》,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