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在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徒骇河左岸的黄杨干沟上游,一体化提水泵站的两台轴流泵奏响“春耕序曲”。

伴随着水泵的轰鸣声,徒骇河的水沿黄杨干沟一路向北,依次流进杨家、邓王、前皂、后皂、吴家、谢家、麻家等村的麦地里,行程超过5000米,流量达每小时7400立方米,一天的供水量就能灌溉1000亩农田。

“我们这个片区的耕地地势高,离着水源又远,往年浇一遍地需要三级提水,费用很高。现在黄杨干沟修了提水泵站,能直接把徒骇河的水送到地头,再安上小水泵就近浇地,一下子解决了浇地难题。”正在浇灌小麦的黄升镇杨家村村民刘瑞祥高兴地说。

过去,黄杨干沟主要用来行洪排涝,不具备灌溉功能。2024年,黄升镇在黄杨干沟与徒骇河交汇处建设了一体化提水泵站,安装了3台(套)轴流泵,单台机组设计流量3700方/小时。今年的春灌时节,随着这三台“大家伙”正式上岗,黄杨干沟具备了旱季灌溉、雨季排涝的双重功能,困扰镇中北部片区9个村庄近20年的浇地难问题迎刃而解。


在前皂村,过去村民浇地要从西边的程井泵站或者东边的潘家泵站提水,距离泵站最远的麦地达10公里,水从泵站到麦地需要三级提水。因为距离远、对抽水设备要求高,一家一户村民直接办不了,只能几户有抽水机的合伙浇地,费用一直比较高。而现在通过黄杨干沟一体化提水泵站,水能直接到达麦地附近,浇地费用能节省一多半。即使最难浇的个别地块需要二级提水,也因为距离近了费用能节省一半。

“我这120亩地一般每年浇两遍水,浇地的费用能节省1万多块钱。粗算的话,整个前皂村2000多亩小麦,一年能节省浇地费用30万以上。如果放到整个中北部片区7000亩小麦和需要浇水的冬枣树,总面积超过1万亩,节省的费用就得上百万了。”前皂村种粮大户吴荣海说。


近年来,黄升镇通过实施“水利强镇”战略,以“加强水利建设,保障用水安全”为主题,全力推进黄升镇水利设施建设现代化和农村供水保障双提升工作,投入1000多万元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完善的水利设施满足了全镇4.3万亩小麦及其他农作物的灌溉需求,农产品的增量提质带动了农民的增收。

“春灌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前期我们动用挖掘机5台次,疏通干支河道16公里,顺利运行黄杨干沟泵站,成功实现了远距离输水灌溉,将彻底解决中北部片区的灌溉难题。下一步,我们会持续做好灌溉保障工作,引导村民科学灌溉,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不误农时。”黄升镇分管水利的副镇长张新泉说。

(大众新闻记者 韩凯 通讯员 孟令旭 李丹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