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环状 mRNA 作为一种 RNA 疗法工具,具有比线性 mRNA 更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然而,其翻译效率较低,主要依赖于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来启动翻译,但 IRES 介导的翻译效率通常较低,这严重限制了环状 mRNA 在治疗中的应用。

2025 年 2 月 19 日,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Internal cap-initiated translation for efficient protein production from circular mRN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引入内部帽结构来增强环状 mRNA 的翻译效率,从而推动其在 RNA 疗法中的应用。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了两种分子设计来增强环状 mRNA 的翻译效率:

1、共价引入 m7G 帽结构:通过在环状 mRNA 的分支链上共价连接 N7-甲基鸟苷(m7G)帽结构(cap-circ mRNA),显著提高了环状 mRNA 的翻译效率。与含有 IRES 的环状 mRNA 相比,cap-circ mRNA 能够更有效地招募翻译机制,并在小鼠体内表现出较低的免疫刺激效应。

2、非共价引入 m7G 帽结构:通过将 m7G 帽结构与环状 mRNA 杂合,非共价地引入帽结构,使翻译效率提高了 50 倍以上。这种设计允许环状 mRNA 与带帽的 mRNA 或长非编码 RNA 杂合,并进行滚环式翻译。


实验结果显示,引入 m7G 帽结构的环状 mRNA 在细胞中的翻译效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当帽结构位于靠近起始密码子的位置时。与线性 mRNA 相比,环状 mRNA 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翻译产物在体内持续时间更长。此外,通过引入 N1-甲基假尿苷(m1Ψ)修饰,cap-circ mRNA 的免疫刺激效应进一步降低,同时保持了较高的翻译效率。


这些设计不仅提高了环状 mRNA 的翻译效率,还可通过设计特定的杂合序列让环状 mRNA 在特定细胞类型中启动翻译,从而实现细胞类型选择性的蛋白质生产。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长非编码 RNA 的存在,为疾病诊断提供新工具。

总的来说,该研究提出的内部帽启动翻译机制为环状 mRNA 的翻译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灵活的策略,克服了传统 IRES 介导的翻译低效问题。通过共价或非共价引入 m7G 帽结构,环状 mRNA 的翻译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且能够与 mRNA 化学修饰兼容,减少了免疫刺激效应。这些进展为环状 mRNA 在疾病治疗、疫苗开发以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道路。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5-02561-8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