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名为《我家有三双袜子》的散文集,出版一周即售罄,历经多次加印,两年内售出9万余册,入选国际图书展,网上好评如潮。

出生于甘肃会宁的农家女武宏娅,用“青竹”这个笔名将记忆的碎片重新拼接,重构起一幅绚烂的农村生活图景——扎红头绳的女孩、理方头的男孩、七星瓢虫与野花的私语,这些细节在书中被赋予诗意,唤醒了无数读者的乡愁共鸣。


直播间里的农民作家

2月17日,如今家住靖远的青竹又回到了会宁老家的庄子。

这次回来,她准备和朋友何淑娟拍些有关村庄的视频,然后在直播间里和网友互动,让更多的人走近真实的乡村生活。

何淑娟是一名摄影师,平时生活在会宁农村,她镜头中的村庄和青竹文字里的村庄,都是很多人记忆深处的乡愁。

两人通过“青竹”和“何淑娟”两个快手号,和全国网友互动,讲述着“袜子”的故事……


“我从小生活在会宁农村,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阅读文学书籍。那时候课外书少,就在村里到处借,也就是那个时候,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等文学作品。因为要赶时间还回去,因此我倍加珍惜阅读的机会。借书阅读,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事,爱上写作也是因为自己有丰富且密集的阅读量,我的作文时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大声朗读。”青竹说,虽然上高中后就辍学了,但无论是举家搬迁到靖远,还是到处打工,到后来结婚生子,她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经常写一些随笔之类的文章,用近乎白描的文字记录真实生活。

起初,青竹没想到要写书,直到2019年接触社交平台后,她开始发布一些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并配一些碎片化的文字,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网友们力挺我出书,说:‘青竹,你只要出书,我们抢着买。’在网友们的鼓励下,我每天坚持在手机和电脑上写文章。”

青竹说,交稿多半年,出版社那边一直没有动静,这让她一度怀疑编辑将自己这个“野路子”作家交上去的稿子“枪毙了”。直到2022年8月,终于收到读者出版社寄来的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我家有三双袜子1》。这两年,又连续出了第二册和第三册。

“三双袜子”的故事

“我上学的时候,经常用‘青竹’这个名字,出书的时候也用了这个笔名。”青竹说,小时候有首大家都会唱的童谣:“我家有三双袜,见人不能夸,一双盖面袜,一双转腿袜,还有一双过河往起拉。”因为文章主要写小时候的生活,索性就起了这个名字。“当初我是这样谋划的,如此突兀的书名出现在文学类书架,而你又恰好路过此处,理论上你有驻足停留的可能,并且心想,这个作者在玩什么猫腻,谢天谢地你终于顺手抽下一本,翻开阅读。从此,关于三代人平凡而普通的故事开启了。”


《我家有三双袜子》三本书以时间为轴线,“分别记录了我的童年、少女、青年时代。每篇散文其实是一个小故事,是一篇小小说,很多都是我经历的事,我看到的事,我身边发生的事。”青竹在会宁农村生活了十五年,她文字中的故事就是关于乡村的美好记忆。

“我很清楚地记得写《袜子1》的情形,我坐到窗前,把记忆里所有的故事都串联起来,然后像整理抽屉一样一一归纳起来。那些日子里,我几乎废寝忘食,将自己的内心蛮横无理、穷追猛打地搜罗了好多遍。等孩子睡着了,又悄悄爬起来连夜码字。”回忆起创作的艰辛,青竹似乎在讲述一个别人的故事。

“原计划半年完成的《袜子3》写了整整一年,每当有读者留言催稿,我就一阵心虚,就像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青竹说,很羡慕那些学富五车的作家,“他们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一夜能写几万字。再看看我,每天都在煞费苦心凑字数,都是自己文化水平太低的缘故。于是,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多读书。但无论如何,我要感谢文字,让我明白自己原来曾有过这么多的失去。”

淡淡的乡愁引发读者共鸣

《我家有三双袜子》三册散文集,由读者出版社出版,目前发行10万册。现在每天仍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我社交平台的留言,很多读者发表对书的感受。为什么读者会喜欢我的书?我认为这是缘于乡愁引力。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涌进城里的人们,经过长时间苦苦跋涉,心神疲惫,蓦然回首,家园已远,乡愁顿起。恰逢其时,我献给60、70、80、90后的文字,一下子戳中了天下游子的内心,这种强烈的高度认同的代入感和共情感,瞬间形成念故乡、想当年、望岁月、叹人生的情感共鸣。”


作为一名90后农村女孩,何淑娟也从《我家有三双袜子》中认识了青竹,共同的爱好让两人成了生活中要好的朋友。“淑娟爱拍一些家乡的大山沟壑,和我书中描写的景象如出一辙。”“在青竹的文字中,我找到了我生活的家乡。”一有时间,两个人相约,用镜头和文字把家乡介绍给全国的网友读者。


会宁县作协主席周志权说,青竹的作品不仅唤醒了读者的乡愁共鸣,更让她在家乡的文化土壤中找到了自己的根。青竹的故事是千万农村女孩追梦历程的一个缩影。她用自己的笔触,将家乡的点点滴滴化作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那份纯真而又深刻的乡愁。“我们期待青竹在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继续用文字编织着属于她、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乡愁记忆。”

“这两年身边陆续有人叫我作家,我享受它但同时又感到惶恐不安,我希望一切都不要来得太快。我终究把这一切的荣耀归给那些素未谋面的读者朋友,归给为我不厌其烦校对稿子的读者出版社编辑,以及曾养育过我的那片土地,更感谢这个有一技之长就不会被亏待的时代。”青竹说,在《我家有三双袜子》这本书里她说的话,如果读者很熟悉、很认同,那说明读者的内心深处本就拥有相同的智慧与渴望。“每个读者都只能读到他内心已然存在的东西,我不是故事的发明者,我只是拨动了你的记忆。”

青竹说,她还会继续写下去,讲好西北乡村的故事,每个故事中,会找到曾经的自己。(张鹏翔)

来源:奔流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