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 思接古今

白银地区传统民俗II“燎疳”



“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燎疳疳”,乡亲们在房前屋后扫出一块空地,堆上一堆干柴,把“疳娃娃”放进柴里点燃,清风徐徐,大火熊熊燃烧,人们依次从火堆上跳过......这是正月二十三,白银地区农村乡亲们“燎疳”的情景。



“燎疳”这项民俗活动,历史渊源深厚,相传很久以前,有一种叫“疳”的病,小孩得了之后身体会腐烂,古人认为,这是瘟神在作怪。正月二十三,年将过完,他们燃烧烈火驱散“疳神”,祈求身体安康;也有传说是古人对火的崇拜与祭祀,火具有神秘的力量,能驱邪除魔、保佑平安。



二十三“燎疳”节,传承千年的剪纸技艺也派上了用场,一张张黄纸或白纸对折,剪刀流转,纸屑飞舞,不一会儿功夫,巧手们剪出了没有五官、肩并肩、手拉手、站成一排的“疳娃娃”。“疳娃娃”剪好后,挂在门框上“空”(方言,饿的意思。)一阵。正月二十三早晨取下来,用香火在“疳娃娃”的脑袋上烫出鼻子、眼睛、嘴巴等五官,给这些纸人“开光”。然后把它们放在米面缸里和水缸旁,面缸散发着麦香,米缸米味浓郁,“疳娃娃”吃饱喝足后,好去实现人们的愿望。




天擦黑,火堆旁的人们早已迫不及待,大高个双腿一抬,“唰”地一下就从火堆上跳了过去,胆小的还在犹豫,被大家一怂恿,助推一下,还没有反应过来,身体像一道弧线从火堆上划过。接着大家依次跳火堆“燎疳”。快乐是互相传染的,老人由儿女扶着跳,小孩由家人抱着跳,边跳还边说吉利话。火光映亮了村庄,也映红了乡亲们欢快的脸庞。衣服点着了没关系,头发眉毛烧焦了也不要紧,烧掉过去的“晦气”,迎来新的希望和机遇。一燎干,二燎净,三燎百病不生,健康平安。




等火光减弱,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乡亲们用铁锨扬起滚烫的灰烬,黑色的夜空中,还在“滋滋”燃烧的灰烬形成了不同的图案,有的像长长的麦穗,颗颗“麦粒”清晰可见,有的像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有的像沉甸甸的稻穗,还有的像向日葵、茄子、白菜......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老农还用铁锨拍打灰烬,溅起火星,称为“扬五谷花”,一边拍火星,一边观察火星颗粒形状,同时还高声喊道:“一打小麦花,二打玉米花,三打糜子花,四打稻子花,……”看似简单的一项活动,寄予了白银地区乡亲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二十三,燎完“疳”,大地回暖,春意萌动。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