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2月20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在深圳开幕,与会者有来自视频网站的大佬,也有来自新贵微短剧平台的负责人,更有业内头部制作公司的大咖们。

在微短剧快速崛起,长视频面临新一轮审美迭代的当下,剧集市场既往的创作法则和盈利模式正在失效。不管是作为市场甲方的平台方,还是决定剧集品相和审美的制作方,都在这轮震荡中被直观冲击。他们既是这轮洗礼的参与者,也是这次剧集变革的亲历者。

在这次产业大会上发表演讲的重量级嘉宾们,言辞犀利,直指行业痛点,观点交锋更是火花四溅。从他们干货满满的分享里,我们不仅能了解行业当下正在面临哪些困境,还能洞悉行业未来的剧集方向。

平台方:痛定思痛,回归观众,剧本为王

作为剧集市场的甲方,视频网站的动向决定了剧集市场的风向。尤其是第一梯队的腾讯视频爱奇艺,每一次的剧集策略调整,对于上下游各个制作环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震荡。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的演讲有两大主题:一是从多个角度提倡长视频应“以观众为中心创作”;二是抗议以红果为代表的微短剧平台用市场支配地位与制作公司签排他性协议。


龚宇表示,关于当下行业争论的剧集集数、时长等问题,不应该“一刀切”,应该尊重创作规律。但他也强调,要淘汰注水、加戏的团队和主创。即便是大IP剧,注水、水平不高、迎合某种商业目的做法也要被淘汰。

在演员选角方面,会淘汰只有流量的演员,更注重演员的表演匹配度和能力。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不会有效合理控制成本的团队或者项目会被淘汰,对内容的成本投入不能简单地给流量片酬、买大IP。

对于AI、虚拍等技术创新要持续创新和优化迭代,不关心或者抵触不用新技术的人和团队也会被淘汰。

爱奇艺在内容创作上痛定思痛的决心,源自2024年在剧集市场的失利。2025 年 2 月 18 日,爱奇艺公布了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年全年爱奇艺营收292.3亿元,同比下滑8%;净利润7.641亿元,而2023年净利润为19.3亿元。2024年Q4总营收为 66.13 亿元,同比下降14%,净亏损1.894亿元,2023年同期净利润为4.662亿元,这也是爱奇艺扭亏为盈后首次出现亏损。

2024年以来,爱奇艺多部头部大剧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而每一部作品的失利,几乎都对应着上述创作弊端,比如被观众吐槽节奏太慢的《大梦归离》和《白色橄榄树》。以及过于依赖大IP和流量演员的《七时吉祥》和《狐妖小红娘月红篇》等等。

显然,这些鲜活的教训,已经成为爱奇艺痛定思痛改变创作思维的“前车之鉴”。

相比之下,在2024年交出一张漂亮成绩单的腾讯视频则要从容许多,中制协副会长,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的演讲主要分享了腾讯视频的成功经验。

孙忠怀表示,腾讯视频对剧本创作的标准要求极高,只有具备专业性、独特性和艺术性的剧本才有机会被投资制作。演员的选择也更注重角色的适配性和投入度,而非单纯的流量和市场热度。在商业价值方面,则会通过严格的成本管控和多元化收入渠道来提升剧集的商业回报。并以《九重紫》为案例,鼓励和制作公司推行“严控制作成本、对赌后验激励”的合作模式。


在腾讯视频分享的经验里,“艺术性”是个值得关注的关键词。去年,剧集市场整体口碑表现不佳,撑起市场高口碑的作品几乎均为高艺术性、低商业属性的作品,比如腾讯视频的《山花烂漫时》,爱奇艺的《我的阿勒泰》等剧。对于高艺术性佳作不计成本的投入,也是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等大平台独有的情怀。

微短剧近几年飞速崛起,成为各大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发力点。而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短剧2024年12月月活规模已达1.58 亿,直逼优酷,位列线视频 APP第六。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在此次演讲中分享了红果短剧在精品化探索、产业生态共建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在此次大会上,针对业内对微短剧当下质量参差不齐、内容高度同质化、价值观不够积极正面,以及对红果短剧“排他性协议”的担忧。乐力表示,微短剧行业正经历从“快速生长”到“品质跃升”的关键转型。未来也会以开放姿态与全行业展开合作,积极进行内容共享及置换。

对于业内最为关心的合作模式,乐力介绍,红果的合作主要分成三类:一类是定制剧,红果提供剧本,承制方承制,在红果播出之后产生的收益会持续分账,超出制作费,红果会按比例给投资方和编剧持续分账,长期进行结算。第二类为版权剧,红果会预付保底金额拿到版权,上线播出后产生的收益,只要超出预期保底金额,会持续分账。第三类是引入剧,把成品剧放在红果播出,独家播放和非独家播放有不同的结算单价。

制作方:呼吁保障产能,重塑剧集估价体系

每一次剧集市场的内容变革,对于影视公司而言都是一次优胜劣汰的生存战,平台自上而下的内容战略调整,也直接影响着影视公司未来的业务方向。

作为影视公司的代表,柠萌影视一直是剧集市场头部内容的供给方,柠萌影视CEO苏晓也以犀利的 “苏晓十问”而备受行业关注。在此次的开幕式上,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发布了《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并分享了其对当下剧集市场困境的思考。


近几年,剧集市场数量持续减少,从2019年的752部,下滑至2024年的281部,上游采购量的减少,直观影响了中下游制作方的生存处境。苏晓呼吁政府和平台重视市场产能问题。如果数量进一步萎缩,会导致资本和人才流失,创新乏力,精品创作失去人才和土壤。


对于全行业关注的剧集集数问题,他也表示,当下剧集集数已经在持续减少,剧集向短的关键是改变盈利模式,如果平台能加大短剧集的单集成本投入,制作方做短剧集的积极性也会跟上。


苏晓指出,通过调研发现,当下剧集制作公司普遍面临资金压力过大,盈利能力不足,平台回款拖延等问题。32.3%的公司过去三年呈现亏损状态,而在盈利公司中,38.7%的公司盈利在500万以下。超6成(62.9%)的受访公司表示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主要原因包括项目资金需求量大(45.2%),资金回笼慢(41.9%)和市场环境不稳定(41.9%)。

在他看来,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剧集市场的上下游关系在商业上要变成更强的共生共担关系,制作公司要考虑跟平台一起赌播出效果,赌商业收益,也可考虑一部剧几家公司一起投;而一线的创作者(编剧、导演、演员)也可以考虑片酬和播出效果挂钩。

简言之,当下的剧集制作行业,总体日子都不好过。只有上下游一起扛风险,行业才会焕发活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