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3
要说2025影视行业人人羡慕的“爆款单品”,那一定非《哪吒2》莫属。不仅动画行业“羡慕两个字说麻了”,在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现场,协会领导、各平台和公司负责人的PPT里也频繁出现《哪吒2》的相关内容。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潇调侃道,“如果没有《哪吒2》,在这个时间点大家最应该唱衰的其实是中国的电影,因为有了《哪吒2》,它变成了行业的希望。”
如果说《哪吒2》是横空出世,那么短剧则是“蓄谋已久”。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电影票房,2025年剑指680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的预测更是昭示着其来势汹汹。去年12月,红果短剧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直逼长视频平台了。
反观长剧集的2025开年,好剧有不少,爆款却寥寥,赶不上全球开杀的《哪吒2》理所当然,但好像也不比短剧声量高许多。也难怪在这个“开年第一会”,平台大咖们的发言听得人聚精会神。比剧集水分更早甩干的是头部创作者们的分享,大家都拿出了满满的干货直面痛点,前后脚上台的嘉宾甚至还有意见相左的时候。谁又能说影视行业不热闹呢?长短横竖都有的说。
不知道这个2025,会不会像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说的那样,是“也许行业会永远记住的一年”,短剧是否会再一次抢滩登陆,长剧又该拿出什么守住自己的护城河呢?
长剧的“痛”
行业的问题是什么,龚宇说肯定能罗列一堆,他虽然在PPT里用“众所周知”四个字概括了,但还是能从发言中总结一些端倪。
首先要拎出来说的肯定是盗版。因为无论是长短平台,是协会领导还是总台领导,都在严正呼吁要打击盗版,这可能是影响行业天花板的最大问题。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说,红果对于盗版维权的投入“不设上限”;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也说要向盗版“坚决开战”。“电视剧集的盗版问题在近两年已经变得极为猖獗,播出上线五分钟盗版就铺天盖地,由此带来四大视频平台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0亿元。更为严重都是,盗版影视剧所传播的资源当中,还压制穿插了大量境外黄赌毒产业的宣传内容。加强网络版权保护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需要完善法律法规,需要政府部门重拳出击跨部门协作进行综合治理。这是一场刻不容缓的艰巨战斗,攸关产业的生死存亡。”
除了共识以外,各个平台也提到了各自经历过的阵痛。龚宇说了几条“一定会被淘汰的”,比如水分大的项目和愿意做水分大项目的团队,为了增加集数、收入或者某种曝光,加了很多跟男女主无关的副本和分支;比如不会把IP改得更好的主创,为了迎合某种商业目的或迁就男女主,把原来十万字的IP硬生生注水到40集;比如没有演技和角色匹配度,只有流量的演员;又比如不会有效合理地控制成本、不关心或者抵触新技术的团队。
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花了不少篇幅强调对剧本的重视,他提到,好的剧本要由专业的编剧,以专业和专注的创作态度,历经艰苦的创作过程才能产生出来。但“现在我们行业有太多的剧本创作不符合我讲的这几点,可以说编剧非常多,但是良莠不齐;剧本开发也很多,但极致认真的不多。有很多项目是编剧挂名,要不找学生代笔、要不找助理去写,这些都是我们想避开的雷。”
众所周知,随着短剧等新兴内容形式的兴起,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长视频平台的用户观看时长下降,对单个作品的注意力缩短,对内容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碎片化。腾讯视频通过对深度用户层面的调研也发现,B级剧的首集弃剧率明显上升,但相对应的,A级及以上剧集的首集弃剧率则是稳中有降,最高完播率将近50%。“这说明观众不是不爱看剧,而是越来越擅长识别好内容,相反,食之无味的B级剧正在被用户加速放弃。”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表示。
用户,或者说观众是最重要的。长视频要能快速响应观众需求,以观众为核心,“观众要什么我马上能给。”陈潇说,“但是我们生产、制作一个内容,制编过程是18个月以上,怎么样快速响应观众需求是一个矛盾点。”
“第二个矛盾点是长视频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但是目前还是以会员+广告为主要收入模式,多元化收入还没有形成极大的规模。”
易凯资本创始合作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冉的发言将上午的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他指出,剧集产业走到今天还没有形成一个商业模式,核心问题是长剧不敢做大,导致普遍支撑不了一个繁荣的续季市场和衍生市场。
他以过去60年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40部美剧为例。这40部美剧中投资回报率超过3倍的一共有14部,它们的平均播出季数为11.6季,平均投资回报率为622%;投资回报低于3倍的有26部,它们的平均播出季数为8.7季,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38%。“这也意味着,回报相对较高的剧平均播出季数也较高,回报和播出季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而2024排名前20的国产剧中,仅有《庆余年2》《猎罪图鉴2》《长相思2》《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四部续季,且全部仅仅是第二季。在这方面,剧集产业反而要落后于电影产业,2025春节档的六部大片中,就有五部是续季。
短剧的“进”
短剧是大会绕不开的话题,根据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的分享,短剧从最早2022年左右在小程序上付费观看,到2023年端原生、免费模式的兴起,直到现在几乎各大APP都上线了微短剧频道,内容上已经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到努力往精品化生产路径上发展了。
而且随着内容的持续迭代,红果上线初期是一款典型的以中老年男性用户为主的产品,到了2024年,其女性用户、年轻用户已经有了显著增长。女性用户的占比增长了14%,年轻用户的占比增长了40%。
但短剧经过暴风式的野蛮生长,也不可避免会留下一些问题。率先对短剧“开火”的是著名导演郑晓龙,他指出,“一些不合常理、违反常识的微短剧一度被观众热捧,获得超纲的播放量甚至长期霸屏。这些作品中低俗媚俗、暴力血腥、色情擦边等问题,冲击着社会伦理、道德底线,扭曲了价值观,且套路化和逻辑混乱等问题日益严重。
屌丝逆袭、极端复仇、穿越重生、甜宠虐恋等等,这些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微短剧中得到满足和释放。这些所谓的‘爽感’,让微短剧有时被称为‘电子鸦片’。这些白日梦的编织,对年轻人,尤其是对未成年观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潜在的误导。”
乐力也在之后的发言中回应了这一问题,他说,这也是红果用户反馈最多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红果一方面是在分账结算策略上,大力补贴稀缺品类的内容,把内容单价调得更高。同时,“果燃计划”投资的项目,也以稀缺品类的内容创作为主。
其实,大部分长剧从业者并没有视短剧为洪水猛兽,中制协名誉会长、北京京都世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小刚就认为,微短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叙事发展的必然”。爱奇艺早在去年就设立微剧场和短剧场,做年轻化、精品化的微短剧,到现在,微剧场已经有超过1万部的内容供给,女频的都市甜宠、世情打脸、复仇逆袭、古代言情都是刚需,男频的都市爽剧和武侠玄幻也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力方向。
在短剧方面,爱奇艺则推出了短剧精品百部计划,核心采用分账模式,加大保底措施,同时启动定制和自制项目。“因为我们有自己储备非常好的一些IP,包括去年做的《少爷的我》和《大王别慌张》,第二季剧本已经在紧锣密鼓开发过程中。”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说。
腾讯视频的精品短剧则主要聚焦三个方向:烟火气,以年轻化方式大力布局温暖现实主义题材内容,关照现实、挖掘人性真善美;少年气,持续深耕年轻用户喜爱的内容,鼓励创作者创造符合年轻人喜爱的人物及更加新颖的故事;新鲜气,鼓励在既有题材上推陈出新,既有敢于跨栏的勇气,也要找到能顺滑跨越的围栏。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以《怪奇笔记》为例解释新鲜气,这部短剧以奇幻都市预言为载体,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手法剖析人性的善恶,在豆瓣获得了7.6的高分。她进一步分享了在内容、画面、节奏、传播等层面的创作思考,比如注重人物设计的新颖性;关注视觉密度、情绪浓度和情绪密度,避免平铺直叙;精心设计画面高光点和话题爆点等等。
“总得来说,精品短剧要在内容、节奏和传播三个层面狠下工夫,打造出既有艺术性又有传播力,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要怎么做?
一天的大会听下来,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各平台确实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对自家需要的内容直言不讳。
优酷提倡有效创新,未来会在报告文学、纪事文学、严肃文学等领域里扩大寻找,同时更依赖年轻编剧的力量,争取给行业增加灵感、增加活水。其次,老套的内容无法获得观众的回应,所以要鼓励塑造新鲜的角色、新鲜的人物关系、新鲜的故事角度。第三,要在美学理念和拍摄技术上引领行业,打造极致的视听体验,展现出更多风格上的创新。
优酷的储备中,有“未来篇”的《灵笼》《我们生活在南京》《夜的命名术》《玩偶》;“历史篇”的《海昏》《大唐封诊录》以及对《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持续开发;“正义篇”的《新生2》《下神》《追诉》;“热血篇”的《镖人》《异兽迷城》《沧元图》;“大好时光篇”的《医生荣誉》《早春晴朗》《赢家》《孤单灿烂的你》。
爱奇艺希望实现长剧的系列化,降低平均集数到24集左右。但并不代表不能支持长的,如果有好的内容,也可以做40集,由内容的价值来决定。超长篇希望能一季一季去做,追求单季之间更高的商业扭转和回报,“同样投一分钱,让它滚动回来,产生增值再投入进去。只有这个模型才能维持我们在这个产业的总投资额是上升而不是下降的。”
“商业模式上,我们在未来的方向是更加多元和平衡,自制、定制、版权、分账,包括像腾讯视频一直在主导的后验,而不是单一地强调某种类型为主。”陈潇说。
腾讯视频接下来需要的内容有两类,第一类是超级头部,“在题材类型上仍然是符合爱燃智议赛道的情感诉求”,能够通过全民热度引燃市场。另一类是精品垂类,一是像《漫长的季节》《繁花》《山花烂漫时》这样有价值导向和创新导向的高垂类剧集,一类是像《宿敌》《锦绣安宁》《闪耀的他》这样投入性价比和商业价值比较高的高价值回报垂类剧集。
至于短剧,2025年的红果也将全面升级。“我们的内容题材需求会升级。现在红果有五大题材正经历着需求井喷,怀旧情感题材近半年的供给量增加了40%,但是需求依然旺盛。古风和仙侠情缘消费是均值的2.3倍,但是供给依然不足。历史古代和奇幻玄幻是男频效率最高的题材,多渠道的变现能力也是最强的。青春和悬疑等高校类题材在红果内容占比也不到5%。是需求,同样也是机会。”红果短剧制片负责人沈志远分享。
“第二,制作品质需求会升级。《诱他情深》拉新超过200万,《好一个乖乖女》上线五天播放量突破10亿,《老千》两周分账超过700万。哪怕是1%制作精度的提升,用户的消费意愿都在提升。我认为2025年将是短剧行业跨越品质断崖的最后一公里。”红果也会进一步加大对新题材的投入力度,分账保底最高上浮30%,同时加强对创新题材的流量扶持。
纵观下来,平台各有发展路径和应对策略,未来究竟是长还是短的天下?究竟会让短剧百亿、千亿的发展下去,还是像王冉说的那样,短剧和微短剧只是剧集产业的补充,而不是剧集产业的未来?现在似乎都无法预测。
但总有一些东西是肯定的,比如尊重创作、尊重艺术规律、尊重艺术家,回归内容为王的本质;比如反对唯流量论、唯市场热度论,把“适配”两字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就像中制协会长、制片人侯鸿亮说的那样,“剧集长短应服务于叙事,既能以《漫长的季节》凝练叙事穿透人心,亦能凭《人世间》的史诗格局引发共情,用品质定义精品。”
真正的破局点或许藏在“观看”的本质里:观众需要即时的情绪快充,也渴求持续的情感蓄能。影视行业的未来不会是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