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关键年
成都检察公布年度高质效履职蓝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年。在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成都市检察机关将如何应对“新旧交替”的挑战,又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2月18日,成都市检察长会议召开,全面回顾2024年的成绩与宝贵经验,精心部署2025年的工作任务。
回顾近几年,“省内排头、全国一流”一直是成都市检察机关努力的目标。今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将继续锚定该目标,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持续推进业务大提升、素能大提升、纪律大提升,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成都法治成都,为成都现代化建设和四川检察“两个跨越”体现成都检察担当。
既定目标
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
围绕大局履职尽责
新要求:
维护高水平安全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检察长会议再次强调检察工作的政治大方向。成都市检察机关今年如何牢牢把握大局大势,找准定位,发挥职能,在融入大局中推动工作?
记者注意到,这次会议提到“维护高水平安全”。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如今,成都市检察机关要求自己按照这个标准维护国家安全。为此,会议提出三个要求:要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坚持惩防并举、宽严相济,要推动矛盾纠纷法治化实质性化解。其中,成都市检察机关今年要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积极入驻综治中心,协同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严防“民转刑”、小拖大等案事件发生。今年还将继续建设“枫桥式”检察服务中心,打造“蓉易检+”服务矩阵,提高4个24小时检察服务中心使用率,更好地听取和回应群众诉求。
在以往的基础上,今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强调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务实精准,明确提出要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要筑牢金融安全稳定底线,要护航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近年来,金融安全议题持续升温,成为备受瞩目的热点话题。2025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将深入参与防范处置金融风险专项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贷款诈骗、洗钱等金融犯罪,积极推进金融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注重将案件办理与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相结合,协同依法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信托领域金融风险。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因此,会议提出切实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在四个方面发力: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范,要加强重点群体合法权益保障,要加强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要加强生态环境资源检察。
既定目标
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
“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新要求:
稳慎精准开展检察侦查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既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更要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做到检察权既不让渡也不扩张,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聚焦主责主业,“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就是当下成都市检察机关的根本所在。
虽然是“老”任务,但今年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检察侦查是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法律监督的重要保障。今年年初,成都市检察院组建成立了第十一检察部,并借此契机,向全市检察机关明确提出“依法稳慎、精准施策”的要求。此次会议细化了工作细则:要完善侦查协同工作体系,要突出办案重点,要深化侦查一体化办案机制。
在“四大检察”的工作要求中,记者注意到,数字赋能成为了高频词汇,数字技术正逐步渗透至各项检察业务之中,成为检察履职水平的新增长点。
在深化刑事检察工作的部署中,会议提出,要深化最高检部署的数字赋能立案监督试点,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统一执法办案理念,做实建议立案和移送立案工作。加快研发智能化侦查监督平台,统筹相关业务部门成立工作专班,联合专业力量开展自动识别、主动推送监督线索等功能的技术攻关,确保平台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预期目标。而在做实执行监督案件实质化办理的要求中,成都市检察机关要加快建设“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积极研发和应用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模型,继续推进刑事执行检察数据主题库建设。
而在加强民事执行监督的要求中,会议提到,要落实省高院和省检察院专项工作部署,协同加大打击逃避执行力度,探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逃避执行线索,推动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这一举措,在成都市检察机关的实践中已初见成效。
此外,今年,成都市检察机关还将持续研发应用法律监督模型,建立健全模型推送线索研判、跟踪、督办机制,督促有价值的线索“落地成案”;依托全市检察监督大数据中心,打造办案质效管理的数字监控平台,优化对数据的动态跟踪、分析、监测、预警等功能。
既定目标
持续推进“三大提升”
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新要求:
“一取消三不再”引领新风尚,构建“大管理”格局
成都市检察院去年确定的“三大提升”工作思路,与今年全省检察长会议提出的队伍素能、办案质效、纪律作风“三个提升”要求高度契合。今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将保持定力,持续深化“三大提升”,打牢成都检察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实现“省内排头、全国一流”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去年10月,最高检提出“一取消三不再”,促使检察机关正确处理数据、考核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今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将充分认识业务数据的重要作用,规范做好数据填录、收集、整理工作,在保证数据真实、客观、准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业务数据的分析研判功能,为高质效履职办案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参考和依据。
检察管理绝不仅仅是简单依赖数据进行管理,而是综合全面的管理。去年召开的成都市检察长会议提出要加强检察业务管理,今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再度加码,向检察管理提出新要求。成都市检察机关正在从条线自我管理、案管集中管理转向融合式管理,从数据指标管理转向办案质效管理,从而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正是检察管理的核心所在。因为每一个高质效案件是办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记者了解到,检察管理的主线是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抓手是案件质量检查评查和司法责任追究惩戒,目标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找准落实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的着力点。
据了解,业务管理是宏观管理,强调“大管理”意识,立足“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需求,强化对检察业务整体态势和共性问题的分析研判,健全完善业务指导、管控、评价、制约监督体系。案件管理侧重于对重点案件和重点环节把关。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把质量管理贯穿始终。质量管理侧重于案件质量检查评查,强调将检察官自查、办案部门核查、案管部门组织评查等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每案必查”。“三个管理”各有侧重、融合互促、一体推进。这就要求构建检察“大管理”格局,统筹建立健全宏观业务质效分析、共性业务指导、案件流程监控和案件质量检查评查等制度机制,加强履职办案全链条各环节科学管理。
来源 |四川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