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2月19日12点过,伴随着下课铃声,南江县云顶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操场热闹起来。各个年级的学生从教室走出,在操场上跳绳、跑步。

“全校共有254名学生,其中75%以上都是留守儿童。”该校校长陈靖告诉记者,学校地处大巴山区,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等,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记者绕操场行走,只见一名扎着马尾的女同学站在草坪外,对着一块粉色的手表说话,时而兴奋地跳跃几下。

“妈妈,上学期期末我数学考得很好,昨天的开学仪式上,校长为我颁发了奖状!”

“真棒!等暑假妈妈空了从西藏回来看你,你要认真听话,好好学习哈!”

待女同学通话结束,记者接过这块手表,发现右侧装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下方是开关机按键。打开手表屏幕,仅有通话、短信两个功能,手表背面刻着“南江县未成年人平安手环”几个字。

“这个平安手环,具有通话、定位、一键报警等功能。”平安手环项目发起人、南江县云顶镇花果儿童托管所负责人张蓉介绍,自己以前是一名乡村学校代课教师,身边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陪伴与沟通,大多性格内向、缺少安全感。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子,性格更为敏感。

她联系县妇联,共同争取资金,发起了该项目。目前,针对全县6至14岁的留守女童免费发放平安手环,由宜宾市结对帮扶南江县工作队提供资金支撑。

区别于市面上现有的电话手表,该手环没有上网、游戏等功能,且需监护人提前填写身份信息,在其陪同下方可免费领取,每月有330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长。

张蓉告诉记者,全县共有4932名留守女童,2024年6月开始发放第一批手环,目前已发放2000余个,其余手环也已完成购置,预计3月底可实现全覆盖。

“以前只有每周五、周六可以用手机和爸爸妈妈通话,现在有了手环,随时都可以和他们打电话联系,遇到烦恼也可以倾诉了。”该校5年级学生谭月(化名)告诉记者,手环不具备上网功能,父母也不会担心自己沉迷网络。

“孩子和我们的沟通变多了,有什么新鲜事都第一时间和我们分享。”七年级学生李欣(化名)的妈妈毛红梅(化名)说,自己常年在外打工,让她安心的是,手机上还能查看孩子的行动轨迹。

“手环只能接打预留的号码。”南江县妇联副主席郑静介绍,每名留守女童都配备5名关联信息人员,分别为法定监护人、临时监护人、教师、网格员以及片区民(辅)警,遇到危险情况时只需长按手环开关键5次,便会拨打紧急联系人电话。右侧的摄像头会记录下当时的画面场景,数据也将接入由南江县检察院负责的智慧管理系统。“我们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根据报警学生的定位、行动轨迹等,联系距离最近的社区网格员、民(辅)警等及时到位救援。”南江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蒋莉说。

今年2月,该项目被写入巴中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入选巴中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督办的五件民生实事之一。巴中市计划为全市8570名6至14岁留守女童配发平安手环。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并争取资金支持,让留守男童也能用上平安手环。”张蓉对记者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吉 巴中观察 施皓文 马小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