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麦正在返青,种植户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家麦田情况确定管理方法,像这块麦田,墒情较好,暂时还不用进行春灌,这样有利于它继续向下扎根。”2月19日一大早,在辛集市马兰农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郭进考一边查看麦情,一边向周边的种植户提出科学合理的春管建议。
“郭老师的指导很及时,这个农场的管理模式也让我们看到粮食单产提升还有很大潜力。”辛集市种粮大户李笑凯告诉记者:“他承包了1000多亩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来年,他准备在新装备应用方面加大力度,鼓足劲头干起来,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作为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多年来,郭进考坚守在田间地头,先后培育出冀麦26号、冀麦38、石4185、石家庄8号、马兰1号等小麦新品种30多个。其中最新培育的节水高产新品种马兰1号创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小麦高产新纪录。示范田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较同等农田亩增50公斤左右。在我省及山东、山西等地大力推广,成为河北省第一大品种、全国较大面积的新品种,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主导品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主推品种。
在农田里找课题,是郭进考最重要的履职心得。“去年,我的调研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如何让更多农民增产。”
郭进考说,过去咱们一直比较注重小麦新品种的更新,但多年来,在新品种的推广过程中发现,同等地力的情况下,管理不同、使用机械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所以种粮不但要有好的品种,还要充分发挥品种潜力,这就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融合发力,来促进粮食单产提升,让我们每一寸土地生产更多粮食。
2024年全国两会上,郭进考就围绕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融合发力提出相关建议。一年间,他在各地走访,听取种植户的意见建议。他说,现在已经建成以马兰农场为核心基地的“四新”智慧农场样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试验示范及新农人的培训,目的就是让周围老百姓能到现场,实现产量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郭进考建议,以政府作为主导、农民作为主体、科技作为支撑、企业来运行的方式。在每个粮食主产县建设一个“四新”智慧农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现场亲自选品种、学技术。同时,以点带面,加速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推广速度。相信有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融合发力,一定可以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记者 刘立芳)(石家庄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