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快收藏!
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体系中,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以 “沙坦” 命名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药物。这类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不仅能有效平稳地降低血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脏、肾脏等重要靶器官起到保护作用,为高血压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全面、精准地掌握每一种 “沙坦” 类药物的特性、适用人群、具体适应证以及科学合理的用药剂量,是实现高血压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细致地剖析 7 种常见的 “沙坦” 类降压药,旨在为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的用药决策提供清晰、实用的参考依据。
一、ARB 的半衰期及药代动力学性质
(一)半衰期差异
ARB 家族成员丰富多样,涵盖了缬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酯、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酯、阿利沙坦酯等多种药物。
从整体来看,多数 ARB 的半衰期较为接近,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在人体内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降压功效,一般情况下,每日仅需给药 1 次,就能维持较为稳定的血药浓度,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日常用药。其中,替米沙坦的半衰期表现尤为突出,长达 24 小时。这意味着即便患者偶尔出现漏服一次的情况,由于药物在体内的持续缓慢释放和作用,血压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降压治疗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反观氯沙坦,其半衰期相对较短,仅为 2 小时。但值得注意的是,氯沙坦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具有独特之处,大约 14% 的氯沙坦会在体内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而该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却可长达 10 小时。
与之类似,阿利沙坦酯在代谢后同样会生成活性代谢产物,且半衰期也为 10 小时。这充分表明,尽管氯沙坦和阿利沙坦酯本身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它们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药效,与母体药物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降压效果。
(二)代谢特性
代谢途径:在代谢途径方面,大多数沙坦类药物采用肝肾双通道代谢模式。这种代谢方式使得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更为灵活高效,能够有效减轻单一器官的代谢负担,降低因代谢障碍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然而,替米沙坦却较为特殊,它几乎完全通过肝脏进行清除。因此,对于存在轻、中度肝脏功能损害的患者,在使用替米沙坦时必须格外谨慎,其剂量应严格控制在 40mg/d 以内,以防止因肝脏代谢能力下降,导致药物在体内过度蓄积,进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活性代谢产物:氯沙坦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为 E3174,其与 AT1 受体的亲和力相较于氯沙坦本身有了大幅提升,达到了 15 - 40 倍之多。
这一显著差异充分说明,氯沙坦的降压效果并非单纯依赖于药物本身,E3174 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降压过程中,氯沙坦与 E3174 协同合作,共同促使血压平稳下降,且 E3174 在整个降压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
阿利沙坦酯与氯沙坦虽然化学结构有所不同,但二者代谢后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均为 E3174。更为特别的是,阿利沙坦酯的代谢过程与氯沙坦存在明显区别,它不经过肝脏代谢,而是在经胃肠道吸收后,被体内的水解酯酶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 E3174,进而发挥降压作用。这一独特的代谢途径使得阿利沙坦酯在治疗高血压时,能够显著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为那些肝脏功能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用药选择。
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 “沙坦” 类药物中,缬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阿利沙坦酯不通过细胞色素 P450 同工酶进行代谢。这一特性使得它们与同样经该酶系代谢的其他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效减少了联合用药时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为临床医生制定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更高的安全性保障,有助于实现更优化的治疗效果。
(三)吸收特性
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衡量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程度的重要指标,不同的 “沙坦” 类药物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缬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酯的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它们在口服后,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药量相对较少。而厄贝沙坦和阿利沙坦酯的生物利用度则相对较高,口服后能够更高效地进入人体循环,快速发挥药物作用。替米沙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具有独特的剂量依赖性,即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也会相应地逐步提高,这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食物影响: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因药物种类而异。大多数沙坦类药物在吸收过程中不受食物的干扰,以缬沙坦为例,进食时服用虽然会使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少 48%,但有趣的是,无论患者是在进食状态还是空腹状态下服用,8 小时后的血药浓度基本相近,并且这种药时曲线下面积的减少对临床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影响。
因此,对于缬沙坦而言,患者既可以在进餐时服用,也可以在空腹状态下服用,这为患者的服药时间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然而,阿利沙坦酯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食物会显著降低其吸收效率。为了确保阿利沙坦酯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建议患者不要在进食时同时服用阿利沙坦酯,最好选择空腹或在进食前后间隔一定时间服用。
二、ARB 的降压幅度
从单药的降压能力角度进行比较,大致可以得出以下排序:奥美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氯沙坦>阿利沙坦酯。然而,临床医生在为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绝不能仅仅依据药物的降压能力这一单一因素来做出决策。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以及个体差异等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需要综合全面地进行考量。
例如,对于合并有其他复杂疾病的患者,如同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可能需要优先选择对靶器官保护作用更强、能够同时兼顾多种疾病治疗需求或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更低的药物,而不是仅仅单纯地追求降压效果最强的药物。只有通过全面、细致地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权衡各种因素,才能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降压治疗方案,实现降压治疗过程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完美平衡,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利益。
三、ARB 的适应证
ARB 类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证,尤其适用于伴有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
此外,对于那些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患者,ARB 无疑是理想的替代治疗选择。同时,ARB 在预防心房颤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心血管预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使得 ARB 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青睐,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一线常用药物。
表1 各种ARB的适应证
具体到每种药物,厄贝沙坦除了具备常规的降压作用外,还被批准用于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这主要是因为厄贝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具有独特而有效的保护作用,有助于改善这类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替米沙坦则适用于年龄在 55 岁及以上,存在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且不能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它能够有效降低这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因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这一适应证的明确,为这类高风险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心血管保护策略,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心力衰竭领域,目前的临床指南中,基于大量明确的试验证据,推荐了坎地沙坦酯、缬沙坦、氯沙坦。这些药物在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能够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有效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指南则推荐首选氯沙坦。这是因为氯沙坦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还具有独特的促尿酸排泄作用,能够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提供了一种一举两得的治疗方案,实现了对多种疾病的综合管理和治疗。
四、ARB 的用药剂量
(一)常规用药剂量
不同的 “沙坦” 类药物在每日初始剂量、常用剂量和服用次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厄贝沙坦的每日初始剂量通常为 150mg,常用剂量范围为 150 - 300mg,每日仅需服用 1 次;氯沙坦的每日初始剂量为 50mg,常用剂量为 50 - 100mg,同样每日服用 1 次。具体的剂量详情可参考表 2。
表2 ARB的每日初始剂量、常用剂量和服用次数
临床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病情的严重程度、肝肾功能状况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等,综合评估后合理选择初始剂量。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耐受性,逐步、谨慎地调整至最合适的常用剂量,以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的用药剂量调整
由于 ARB 的代谢特点与肝肾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用药剂量需要进行谨慎、合理的调整。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如前文所述,替米沙坦在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时,剂量应严格控制在 40mg/d 以内,以避免药物在肝脏的蓄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同药物的调整策略也不尽相同。例如,厄贝沙坦在轻度肾功能不全时,一般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不全时,剂量可调整为 75 - 150mg/d;而在重度肾功能不全时,则需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
表3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剂量调整
合理调整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 ARB 用药剂量,是确保药物治疗有效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的关键环节,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来 源 / 华医网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已进入备考季!华医题库更新速度快、视频 / 刷题 / 模拟试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费刷题练习,点击卡片,开启复习之旅~
(其它学习途径:打开掌上华医→点击“医护助考”)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