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互联网时代

每个人都享受着电商经济带来的便利

然而在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的古代

人们是如何想尽办法寄送快递的呢?

本期,我们一起聊聊

古代快递的那些事~

夏商周-秦汉:

雏形与发展

夏商时期,实物传递便已出现,当时出现了“捎带”,比如今天帮东家送个信,明天帮西家捎点肉,那时候的人靠这个赚点小钱贴补家用,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只能靠走的,所以传递的距离都不会太远,而且也不是专门服务。

有信史可考,快递在周朝正式显露雏形。据《周礼·秋官》记载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其职责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当然,那时候快递的物品几乎没有私密性。

春秋时期出现了人力之外的传递方式,也就是马,随之快递方式也出现了更新——接力传递。接力传递自然绕不开驿站。在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就有类似的驿站机构,秦灭六国之后各国通信系统得以统一,从此以后,驿站制度便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固定制度。



图源|央视新闻

为了提高效率,汉武帝曾在河西走廊“设四郡、据两关”(四郡:敦煌、张掖、酒泉、武威;两关:玉门关和阳关)。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也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相当于邮政局的遗址。



图源|央视新闻

悬泉置遗址共出土悬泉汉简2.3万余枚,主要内容包括邮书、信札等,大量以“悬泉置”为名的简牍,记载了使用传车、传马及接待过往行人的情况。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背景下的邮驿制度发展迎来了关键突破。拓宽的国道专供行军、邮传、运输以及君主和官员出行,各国原有的邮驿设施也被整合,使邮传变得更加顺畅迅速。

秦汉时期对“快递”的速度有了具体的要求:步递一般都是短途,平均每个时辰要走10里(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现在的5千米),这是对普通邮件的要求,当天送完;如果用传车,一般每天要行70里,最多每天可行两三百里;骑马的话是“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快递员已有了统一的着装。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驿马三十里一置,卒皆赤帻绛韝云”,也就是说,快递员头裹绛红头巾、膀戴绛红套袖。另外,身上还背着“赤白囊”,即一种红白相间的专用邮包。

除了速度上的要求,古代快递业也重视起来寄件保密的问题。为了预防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人采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以秦代为例,当时对投递员的素质提出了明确的硬性要求:“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即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

此外,由于古代快递多为政令、军务一类重要信息,保密性显得尤为重要。秦代规定,如果拆看或伪造文书,未能察觉,罚二甲(相当于巨额罚款),即秦简法律文书《法律答问》中所谓“发伪书,弗知,赀二甲。”

隋唐-宋元:

水陆崛起与不停加速



魏晋“驿使图”壁画砖

这是我国古代邮驿使较早的形象资料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

魏晋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部专门的邮政法规,即魏国由陈群等人制定的《邮驿令》,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到了隋唐时期,快递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水路快递迅速发展——水路快递省去了翻山越岭的时间,顺水行舟,路途更短,效率也就更高了。到唐玄宗时期,全国有1639个驿站,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并三种。有学者推算,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有两万多人,其中驿夫有17000多人。

隋唐时期对陆路的驿速有这样的里程规定:传马日走4驿,乘驿马日走6驿,按每30里一驿算,日走120里至180里。如果是急件,要求日驰10驿,相当于跑300里。更急的,如送赦书,则日行500里,日行约16驿。



唐三彩骑马驿使俑

图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随着速度的提升,此时便开始流行用快递运送水产、水果。当时平原郡进贡的螃蟹就是用快递从山东速递到京城的。这种蟹很贵重,一只价值一百钱。为保证新鲜,每年进贡时都用毡子密封起来,速递到京城。

不过,说到快递运送生鲜,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快递业务要数唐玄宗给杨贵妃送荔枝了——李隆基为讨宠妃杨玉环欢心,从南方订购了一批新鲜的荔枝,使用快递送进宫里,而路上疯狂加鞭的“快递员”其实是朝廷专门传递紧急军情的公职人员。

宋代最快的快递叫做“急脚递”,速度上要求日行四百里。北宋政治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驿传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速,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急脚递虽是最快的,但只有传递军情时才用。后来又出现了金字牌急脚递,这种急脚递用红漆黄金字的木牌,十分耀眼,每天能行五百多里。比如宋高宗曾在一天内连发12道金字牌传令,勒令在抗金前线作战的岳飞退兵。

和前代相比,元朝强化了驿站制度,当时即使是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有驿站设立。而且有些驿站修得更加“豪华”——多数驿站筑有旅馆,有陈设华丽的房间,挂着绸缎的窗帘和门帘,供给达官贵人使用。除此之外,元代还开创了用狗来送快递,比如东北边远地区有用于冰上的驿狗。据统计,当时全国的驿马四万五千匹,在东北的哈儿宾(今哈尔滨)地区则有狗站十五处,供应驿狗三千只。

明清-近代:

民营快递出现与国家邮政崛起



电视剧《龙门镖局》剧照

图源|豆瓣剧照

古代的快递只为皇家和达官显贵服务,至于私人快递的运输,则主要依靠“民营快递”。当然,不差钱的商贾也可以雇佣全职或兼职的快递员给自己专门跑腿,而普通老百姓就只有请人顺便捎带。

到了明朝才有专门给百姓送快递的机构,比如明代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首创的“民信局”,其业务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等。明末清初时则出现了镖局,这些都属于民营机构。

镖局的叫法源于“镖”字一边是“金”一边是“票”,也就是表明快递的物品十分贵重,快递员的责任重大。镖局起初专门为票号押送银子,后来也为富人押送衣物首饰和保护人身安全,经营范围比现在快递要丰富得多。

除了镖局的发展,清朝还曾在京师设“皇华驿”,相当于全国驿路的总枢纽,极大加快了邮递的快捷和时效,邮递的奔腾时代雏形初现。清代邮驿最高日速度可达800里,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八百里加急”。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的侵略,中国近代邮政开始出现。由于“客邮”的不断扩张严重侵犯中国邮政主权,日趋腐败、走向衰落的官办邮驿组织难以满足社会通信需求,有识之士纷纷主张自主兴办新式国家邮政,一些官员也上书请建国家邮政。



总理衙门关于办理邮政事宜的奏折以及光绪皇帝朱批

图源|中国集邮中国邮政报

1896年3月,光绪皇帝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这标志着中国邮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最终确立了近代邮政制度。



中国邮政开办一百二十周年邮票

图源|中国集邮中国邮政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邮电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邮政会议,确定了新中国邮政工作的总方针,统一了全国邮政机构、资费、业务范围,规定了全国邮票由邮电部统一发行,逐步实现经营企业化和管理民主化。

从机密书信到贵重物品

再到如今的日常小物

快递行业发展到今天

寄托着每一份平凡的期盼

飞入千家万户~

资料来源:中国邮政报、新周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第一文物修复研究院、博物馆| 看展览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集邮、中国邮政报、豆瓣剧照

供稿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

审核专家:李小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