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纪念岳飞910周年的祭祀活动上,杭州岳王庙有200多名岳飞后人齐聚一堂,但是在其中,有一支10多人的队伍引人注目,他们竟然来自遥远的韩国,而且他们不姓岳,而是姓“李”,这是为何?

难道他们也是岳飞的后裔吗?奇怪的是,他们又是怎么流落到韩国的呢?



1137年,宋徽宗在金国病逝后,岳飞曾上书给宋高宗,建议立养子赵昚为太子。岳飞的这一建议虽事关国家命运,却极大地触动了赵构。当时年仅30岁的赵构,其实已丧失生育能力。所以,赵构严厉斥责并警告岳飞,称他虽忠心,但手握重兵在外,立太子之事并非他该参与的。

宋高宗因岳飞此举极为恼怒,认为岳飞行为越界,但这还不足以成为杀害岳飞的原因。1141年,南宋国力逐渐衰弱,决定与金朝进行和谈。而岳飞作为主战派的核心人物,他坚决抗金的立场与和谈路线完全相悖,无疑成为了双方和谈的巨大阻碍。秦桧为了促成和谈,向宋高宗邀功,便想尽办法诬陷岳飞。



宋高宗身为皇帝,又了解岳飞的为人,对于秦桧诬陷手下大将谋反的罪名,他真的会相信吗?或许宋高宗并不相信秦桧所构陷的罪名,但他认定岳飞的存在就是一种威胁。即便岳飞并未谋反,宋高宗也没找到其谋反的确凿证据,可出于消除潜在威胁的目的,岳飞还是非死不可。

1142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岳飞的死,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南宋王朝的悲哀。岳飞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也遭遇了灭顶之灾。

岳飞的妻子李娃、另外4个儿子以及岳云的妻子和儿子,总共13人,全部被流放到广东惠州。



岳飞的次子岳雷亲眼目睹父兄遭受冤屈和折磨,心中满是悲愤与无奈,到达惠州后不久,便含恨离世,当时他年仅20岁。

岳飞的三子岳霖,那时只有12岁,跟随家人历经艰难险阻才抵达惠州。惠州当时十分荒凉,经济落后,自然条件恶劣,他和家人在那里生活了长达20年。直到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岳霖才和家人获赦,离开惠州。

岳飞的四子岳震和五子岳霆,在父兄遇害时年纪尚小,分别只有7岁和3岁。此后,随着朝代更迭、经商活动、战乱以及官职变动,岳飞的后代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到了元朝,岳霆的孙子岳浮海因随军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五千户,后来又升任“三山孟崖帖木儿”。岳飞的七世孙岳雅远,官至征西大将军,进驻青海,他的儿子岳豆兰也被封为“青海伯”。由于元朝曾在高丽设置征东行省,元朝后期,岳豆兰奉命统兵进入高丽,岳飞这一支后裔的命运从此改变。

岳豆兰在朝鲜遇到了同乡兼好友李成桂。1371年元朝灭亡后,岳豆兰做出重大决定,率领部属归附高丽,并加入李成桂麾下。

1388年,明朝在辽东设立铁岭卫,这一举动让高丽王朝极为担忧。李成桂担任右路都统使奉命出征,可他深知明朝强大,于是以某种理由当机立断,率军从威化岛直奔朝鲜京城,发动政变。在这场政变中,岳豆兰始终坚定支持李成桂,对其唯命是从。



1392年,李成桂正式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朝就此建立。岳豆兰作为李成桂最得力的助手和亲密战友,将名字改为“李之兰”。从此,李之兰成为朝鲜王朝的开国元勋,也成为朝鲜岳飞后裔的始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