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渔阳里追溯青年团员的奋斗精神,在鲁迅纪念馆目睹他弃医从文的坚定抉择……刚刚过去的寒假,上海市梅陇中学1700多名学生走进全市9个红色场馆,通过多样化方式探寻红色记忆。学生在革命文物前驻足凝视,在沉浸式展演中身临其境,在英雄故事里对话历史,多感官的沉浸体验让红色精神可触可感。


六年级学生章天浩、范知衡带领小组成员第一次走进了“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红色印记”沉浸式体验之旅。“纪念馆布局清晰,将鲁迅先生的一生娓娓道来。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枪的坚定抉择。”最让章天浩感到震撼的是鲁迅作品长廊,琳琅满目的书籍中,不仅有语文书上熟悉的《呐喊》《彷徨》等文章,还有许多外文译本。一面由鲁迅作品照片插图拼成的鲁迅头像墙,更是让大家久久驻足。“透过这面墙,我们仿佛看到了先生深邃的目光,听到了他振聋发聩的呐喊。”


八年级学生张嘉安、王烁屹、段怿逍选择参观“渔阳里”。一楼的外客厅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几把藤椅,简朴而不失庄重。墙上悬挂的青年团员照片和革命活动介绍,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二楼的展厅,则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以及青年团员们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些展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青年精神的颂扬。”参观后,小组成员们感慨地说。

据悉,梅陇中学“红色印记”实践活动的设计以“大思政”理念重构学科边界,融合思政学科的价值引领、语文学科的文化浸润和历史学科的基因传承,多维度构建育人网络。


在此过程中,为激发年轻学子的兴趣,学校还开发“红色印记”主题文创产品,让革命精神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印有“红色印记”场馆简介的笔记本、镌刻英雄语录的便利贴……这些兼具实用性与教育性的文创作品,使红色教育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渗透”。

梅陇中学校长卫洪光表示,学校的“红色印记”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课从教室延伸至社会大课堂,构建起“信念大情境”的育人场域。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让红色基因在知行合一中薪火永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