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面“‘工’ 事好商量 ‘会’ 出同心圆”的主题协商文化墙,出现在江苏省兴化市总工会办公大楼议事协商室。墙上细化的协商重点、协商原则、协商架构、协商流程等,标志着工会为职工与企业搭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紧密沟通桥梁。

近年来,市总工会主动融合协商文化,探索服务职工新路径,创新构建“1+3+5”协商主体模式,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议事协商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与常态化,通过“工”事“工”办,“工”事共办,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竭诚服务职工贡献工会力量。

“1”代表“一个中心”。即以职工为中心开展协商议事。在“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筹备阶段,工会就活动的授课内容、形式等关键环节,与职工代表充分协商,确保活动能精准对接职工需求,真正让新思想走进职工心中。在职工图书配送与文化品牌打造方面,同样积极倾听职工意见,助力职工成长。

“3”代表“组织平台、议事平台、协商文化”。在组织平台上,加强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的协作,定期召开碰头会,针对劳动关系新问题共同寻找对策,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引导基层单位的集体协商工作;议事平台方面,搭建职工与企业沟通对话的协商议事平台,开展集体协商要约活动。每年初列出集体协商“任务清单”,通过新春走基层、春季要约行动等活动,推动企业与职工就工资分配等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让职工拥有话语权;在协商文化建设上,通过工会网站、微信平台开设集体协商知识专栏,编制印刷《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100问》口袋书2000余册,宣传普及集体协商知识,营造良好的协商氛围。

“5”代表“铸魂增智、赋能强技、关爱服务、和谐稳定、固本强基”五个重点领域。在铸魂增智领域,将“协商”文化和“工”文化融入职工思想引领,组织劳模工匠、思政教师深入企业车间、学校课堂进行授课,促进职工成长成才;在赋能强技领域,围绕全市重点企业、项目以及“智改数转”等领域开展主题劳动竞赛与职业培训,举办重点工程示范性劳动竞赛,还延伸到村居开展“7点班”职工创业技能培训,并对创业成功典型予以奖补,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在关爱服务领域,就驿站建设布局、管理模式、服务项目等进行磋商。目前,已建设24小时户外劳动者驿站10余座、组建康乃馨专家志愿服务团、开展各类活动提升职工素养、举办青年职工交友联谊会等;在和谐稳定领域,利用好“老黄维权站”职工维权法律顾问团和“靠谱帮办点”援助律师,通过法律宣传、协商调解等形式发挥协商文化综合功能,打通联系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在固本强基领域,组织政协委员走访聆听新业态职工意见诉求,针对性推出“5+N”综合服务行动,为3000多名新业态职工提供多方位精准服务。全面推广建立健全企业职代会制度,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江苏工人报记者 徐军霞 通讯员 潘振宇 苏祺)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