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元宵之夜,烟台市莱山区,“灵动之舞·璀璨夜空”无人机光影秀变换出“巨龙腾飞”“潍烟高铁”“耕海1号”“黑神话悟空”等动态图案,为市民带来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华美盛宴。细思之下,璀璨之夜闪耀着两个关键词——低空经济与海洋牧场,其创造城市之美、丰盈和美生活的背后蕴藏着同一个发展密码:绿色低碳。
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数实融合等特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乘势“起飞”向云端,加速飞入“寻常百姓家”。2025年,全国众多省市纷纷把“低空经济”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如是部署,“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建低空飞行服务、航路航线、低空智联网,培育更多典型应用场景。”《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则给出清晰的目标——“到2027年,全省低空飞行综合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省级综合飞行服务站和3个以上市级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建成35个通用机场、400个数字化低空航空器起降平台。”“基本形成济南、青岛市两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等市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和全国创新发展重要策源地。”
从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到创新实践路径,山东以“新”赋能,向“绿”而行。在山东,海洋经济同样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在蓝色碧波的怀抱里,耕海1号是一座见证着烟台海洋牧场与海工制造加速崛起的“蓝色粮仓”。“耕海1号”,带给大家的最大震撼是一个“融”字,表现最出彩的是一个“绿”字。“耕海1号”融合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和清洁能源系统。从高空俯瞰,它是一条璀璨夺目的“海洋之星项链”,镶嵌于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以东四十里湾海域。在国内首次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于一体,开创了“蓝色粮仓+蓝色文旅”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1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显示,山东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72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深蓝”“国信”“经海”等系列产量大、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养殖装备在山东设计、建造并投入使用,为全国发展深远海养殖探索了路径。
从低空经济与海洋牧场的加速布局与强势崛起中,我们看到,山东以“产业”之美诠释城市美学,以“绿色低碳”实践丰富“城市美学”内涵。何为“城市美学”?我们或许无法给出一个清晰完美的定义,但我们都知晓它的终极意义,那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看烟台,这座有颜值、有品质、有活力、有吸引力、有时代气息、有国际视野的品重之城,入选2024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年度影响力城市、获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长岛国际零碳岛加速建设,向世界表达着独具山海特色的“城市美学”。在这里,我们也深刻懂得,美也是一种生产力。美在哪里?美在“绿色低碳”的创新实践中,美在人民心中,美亦在万千奋斗者手中。没错,“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