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至,春耕始。山东,这片承载着厚重农耕文明的土地,如今正以蓬勃之姿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大道上。气象服务作为农业生产的“贴心伴侣”,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海洋牧场等领域精准发力,为齐鲁大地的春日图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标准农田建设:气象全链条守护“粮袋子”

在济宁兖州,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共同建设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土壤墒情等气象信息;在管口新村建立气象服务机制,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安装自动气象观测站,将小麦育种、麦田管理、农技管理等相关人员全部纳入气象服务平台;针对小麦良种繁育的特定需求,及时制作推送小麦病虫害防治气象条件等级预报、适宜播种期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报等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以农业气象监测站点建设为基础,精细化为农服务全面铺开。


目前,济宁市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因今冬温度偏高,易滋生病虫害,农业人员对小麦进行打药等田间管理。刘正阳 摄影

目前,山东气象部门建立全天候农业气象地基自动观测系统,涵盖全省4大类粮棉油作物以及21类主要特色经济作物等海量农业气象数据资源,将气象为农服务的根基夯得更实;构建起“格点预报-风险预估-智能预警-效益评估”一体化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基于机收机播等农事活动气象适宜度的动态预报技术体系,将气象为农服务的关键抓得更牢。

此外,山东气象部门积极开展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服务技术应用,切实提升灌溉效率。在德州、潍坊和菏泽等地的试点项目中,经测算,实施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服务的玉米种植区亩均节水90立方米、节电96元,气象贡献率达25%。

设施农业:“菜篮子”服务品牌擦得亮

聚焦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山东气象部门为直通式气象服务打上“智慧+便捷”标签,创建设施农业服务品牌。

在潍坊,依托“潍坊设施农业”“寒亭潍县萝卜”“诸城黄烟”“临朐设施大樱桃”“青州银瓜”“昌邑农业综合体”等6个省级生态农业特色气象服务示范点,气象部门积极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创建了“一县一品”特色品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潍坊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在寿光蔬菜农业合作社沟通为农气象服务需求。封雅琼 摄影

2024年,省气象局大力推动改造升级潍坊市寒亭区开轩农场萝卜种植基地的“潍县萝卜”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室,打造了“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点+智慧服务基地+工作室+科技小院”的气象科研服务新模式。

海洋牧场:精准预报激活“蓝色粮仓”密码

为助力“海上粮仓”建设,山东气象部门实施精准海洋分区预报,累计增加渔获物50多亿元、节约油耗约7亿元;获批国家级北方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72处、全国38%的国家级海洋牧场。

在烟台,为提高海洋牧场保障能力,气象部门积极探索利用海洋牧场平台建设专用观测站,将观测站网向更远海域延伸。在“耕海1号”海洋牧场平台上专门安装了6要素新型海上气象观测站,选用抗腐蚀强的仪器,围绕海洋牧场业务,对能见度、紫外辐射、实景观测等要素进行配备,实现分钟级别天气观测。


山东烟台“耕海一号”海洋牧场气象观测站 潘旭光 摄影

从广袤陆地到辽阔海洋,山东气象部门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和服务精细深度融入山东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贡献气象力量。

作者:张嫣然(王丽、高晓梅、黄灏对本文有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