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国内车市巨头,上汽集团曾连续十八年蝉联中国销冠,然而随着智能汽车的异军突起,昔日辉煌终究覆灭,其不得不放低姿态。


上汽总裁

以至于上汽总裁直接表示,要学会跪着做人,如今更是摒弃所谓的“灵魂论”,与华为达成密切合作,豪赌迎来“新棋局”。

那么上汽“灵魂论”究竟是什么含义?其“跪着做人”是形势所迫还是另有所图呢?

汽车产业的深刻变局

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从机械操控到智能驾驶,技术迭代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新的赛道,新的规则,传统车企积累的优势正在迅速瓦解,新势力凭借着在智能化领域的先发优势异军突起。


面对这波汹涌的浪潮,所有车企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战略,合纵连横,寻求新的突破口。那些曾经的巨头,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航向,很可能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回望2021年,彼时的上汽意气风发,年销量超过500万辆,稳坐中国车市头把交椅。时任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抛出的“灵魂论”,掷地有声,宣示着上汽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欲


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的“灵魂”,上汽决不能将它拱手让人,这是上汽的战略底线。为此,上汽大手笔投入3000亿元,全面布局智能电动化领域,并参与联合领投了自动驾驶公司的C轮融资,似乎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推进。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谁又能预料到仅仅三年后,上汽的“灵魂”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拷问。2024年,上汽的业绩报表令人触目惊心,全年批发销量同比下降超过20%,净利润更是暴跌近九成,曾经的辉煌仿佛过眼云烟。


更为残酷的是,上汽不仅丢掉了销冠宝座,还被比亚迪远远甩在了身后。是什么导致了上汽的滑铁卢?燃油车市场的萎缩无疑是致命一击。

上汽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反应迟缓,错失了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尽管上汽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新能源布局,甚至比比亚迪还早两年推出插电混动技术和车型,但在后续的发展中,却逐渐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在三电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上汽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优势。屋漏偏逢连夜雨,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给上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上汽被课以35.3%的最高关税率,远高于其他中国车企,这使得上汽在欧洲市场的成本大幅攀升,出口业务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系列的打击让上汽意识到,固守“灵魂论”已不再是最佳选择,曾经的骄傲变成了如今的枷锁。新任总裁贾健旭在上汽集团的年中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学会跪着做人”的破局宣言,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的放低,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

上汽需要改变,需要放下身段,需要与强者合作。一场自我革命在内部悄然展开,打破零部件企业“利润中心”的定位,强制要求内部供应商以成本中心运作,将降本幅度提升至15%,这近乎“壮士断腕”的决策,直指上汽原有供应链体系的深层痼疾。


同时,上汽也开始推动组织年轻化,70后高管全面上位,技术+营销的AB角管理模式覆盖所有子公司,试图打破“燃油车思维”的桎梏。“跪着做人”的背后,是上汽对市场和自身的重新审视,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重新思考。

下跪求生?

面对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上汽最终选择了与华为合作。2025年1月,上汽提交“尚界”商标申请,正式宣布与华为深度合作,曾经的“灵魂论”似乎已成过去式,这180度的转变,背后是上汽帝国的加速崩塌和新领导班子的战略调整。


上汽需要借助华为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自身在智能化领域的竞争力,以期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尚界”品牌的推出,是上汽与华为合作的结晶,也是上汽寻求破局的关键一步。华为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正是上汽所急需的。

通过与华为合作,上汽可以快速获得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系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弥补自身在技术上的短板。同时,华为的品牌光环也有助于提升“尚界”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


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成功案例,例如问界M7和智界S7的热销,也增强了上汽对合作前景的信心。然而,合作并非一帆风顺,上汽与华为的联手背后,也暗藏着风险和挑战。首先,双方在合作模式上需要找到平衡点

上汽曾经坚持的“灵魂论”,表明其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欲,而华为智选车模式则需要车企在一定程度上让渡产品开发的主导权。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和诉求,避免出现“灵魂”再次被掌控的局面,是上汽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


上汽内部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调整。华为以其高效的执行力和快速的迭代速度著称,而传统车企的决策流程相对冗长,反应速度较慢。上汽能否适应华为的“互联网速度”,快速推进“尚界”品牌的研发和上市,将直接影响合作的成败。

强制降本可能导致零部件体系反弹,已有供应商抱怨“利润压缩突破承受极限”。如何在效率与稳定间平衡,对上汽的管理智慧是一大考验。上汽需要在内部建立起更加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和决策机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此外,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车企纷纷加大投入,推出各种新车型和新技术。

比亚迪凭借其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和自研的三电系统,在成本和效率上都占据优势,对上汽等传统车企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上汽能否在与华为合作的基础上,打造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还有待市场检验


上汽的“下跪”并非简单的示弱,更像是一场豪赌。它赌的是智能化时代的未来,赌的是与华为合作能够带来新的生机。

上汽的困境,实际上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十年,中国车企依靠“合资反哺自主”的模式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智能化时代,这种模式已经失效。合资品牌的技术优势不再明显,甚至成为了拖累。


上汽大众的净利润仅能覆盖上汽通用的亏损,合资板块从利润奶牛变成了财务黑洞。与此同时,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崛起,也给传统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头羊

结语

在智能化时代,产业主导权正在从“制造能力”向“生态控制力”转移。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和生态控制权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上汽的救赎之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时间窗口的紧迫性、组织文化的撕裂、技术主导权的博弈,都是上汽需要克服的难题。

能否适应“互联网速度”,如何在效率与稳定之间平衡,如何在合作中保持自主性,这些问题将决定上汽的未来走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源:

1,《上汽集团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15亿元到19亿元》新京报


2,《上汽集团的2024:销量被比亚迪反超,18年销冠称要“跪着做人”》红星新闻


3,《上汽“放弃灵魂”,“跪着做人”?消息称华为上汽合作敲定,品牌名初步为“尚界”》金融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