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阵痛期后,通用和福特阶段性的找到了在中国的“新站位”。

【文/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观察者网 高莘】对于福特汽车来说,在中国的销量从2016年127万的峰值,到2024年下滑至44.2万辆。

短短8年,福特在中国市场的跌幅超过了65.2%,规模萎缩近83万辆。

通用汽车的境遇同样惨烈:其中国市场销量从400万辆峰值下滑至2024年的180万辆,总跌幅高达55%。

在这种情境下,终端折扣的“强心剂”也不再灵验。量价齐跌的漩涡,裹挟着福特和通用开始“战术止血”。

长安福特和上汽通用开始停产部分廉价车型,公司的利润来源也从大众市场转向硬派越野车和高端MPV等细分市场。

而转型的本质远非简单的产品线收缩。这场始于产能收缩的战略调整,已然演变为美国巨头车企对中国汽车产业权力重构的集体回应。

“大象”的集体困境

起高楼,宴宾客,楼将崩。

对于通用、福特两大美国车企来说,2017年是一个难以预料的“分水岭”。

从1997到2017,通用汽车用了20年的时间,在中国完成了年销量400万辆的峰值,在华利润也一度高达20亿美元。


通用汽车国际运营与中国总部 通用汽车

福特汽车也是类似。

1995年福特与江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2001年长安福特成立。从此往后的十几年里,挂着蓝色福特Logo的福克斯、蒙迪欧、全顺和象征着美式豪华的林肯风靡中国南北,成为两代中国人的记忆。


福克斯在中国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 福特

2016年,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超过127万辆,同比增长14%,创下在华年度零售纪录。

彼时,中国这个需求旺盛的市场成为了这两家美国车企的重要盈利引擎。但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风暴来得如此迅猛,以至于在温室中的跨国车企20年筑起的高楼在短短几年里就风雨飘摇。

失灵的“规模魔法”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2024年间,美系品牌承受着三重暴击:市场份额从10.2%萎缩至6.3%,平均成交价下探11.5%,终端折扣率却被迫拉高至18%。

这意味着,每卖出一辆25万元的美系车,企业就要比4年前多承受4.5万元的利润割让。


别克君威终端售价一度跌破13万 别克

当终端优惠也不能提振销量,通用和福特的“规模魔法”失灵了。

数据显示,通用汽车2016年在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为87%,但是在2020年断崖式下跌到了52.3%。

福特汽车2016点在中国的产能利用率高达88%。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让福特的单车生产成本甚至比大众还低12%。

但到了2020年,福特在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仅剩56.7%。

并且,产能的收缩依旧不能改变库存积压的残酷事实——2023年,上汽通用别克品牌和长安福特的的库存深度一度超过2个月,这也给经销商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2023年9月,上汽通用别克成为库存深度最高的品牌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根据2023年的投资者报告,长安福特产品线从12款缩减至5款。与此同时,上汽通用2023年财报也提及“优化7款低效车型产能”。

从"覆盖市场"转向"捕捉价值"

财报显示,2023年,通用将10—20万元价位段燃油车的研发投入削减58%,集中资源保障GL8等高端产品。

通过升级插混系统以及智能化方面的表现,别克GL8推出了综合续航1370km的插混版车型,新车同时还补齐了智能化的短板——配备了AI大语言模型及智慧领航功能。


别克GL8 PHEV 别克

2024年,别克GL8家族在2024年终端销量超过10万辆,其中,GL8陆尊PHEV的年销量达到23056辆,总销量达到了87744辆。在38万元以上的插混MPV市场,GL8陆尊PHEV的市占率接近70%。

此外,除了别克品牌,通用汽车还在2024年推出多款全尺寸SUV车型——包括雪佛兰TAHOE太浩和GMC YUKON育空等。这也意味着,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结构正在向高端车型和新能源车型方向优化。


雪佛兰TAHOE太浩 雪佛兰

收缩产品线、集中研发资源、专精高端细分市场带来的成效立竿见影。

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实现了盈利转正,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盈利。第四季度,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环比增长超过40%,创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涨幅。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复苏 通用汽车

福特的思路也是类似——2023年8月底,福特汽车在成都车展上正式发布“Ford Beyond福特纵横”全新渠道品牌。


“福特纵横”专注于户外越野 福特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福特纵横快速导入了具有鲜明品牌特点的越野产品——福特F-150猛禽、福特游骑侠(Ranger)和福特烈马(Bronco)。


福特烈马 福特

江铃福特科技总裁、福特纵横主理人刘继升此前表示,福特烈马(Bronco)在30万元以上的越野燃油车市场份额占比接近50%,游骑侠(Ranger)在高端皮卡市场份额将近47%。

除了在硬派越野的细分赛道里建立优势,福特还借助中国的既有产能推动出口业务的增长——2024年,福特中国全年出口近17万辆,同比增长超60%。

在种种举措下,福特中国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并在之后连续实现6个季度盈利,2024年实现7年来首次全年盈利。


福特汽车2024年营收创新高 福特

福特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此前还透露,福特汽车2024年在中国实现了约6亿美元(约合43亿元人民币)的利润。

“大象”也有腾挪空间

在阵痛期后,通用和福特显然已经阶段性找到在中国的“新站位”。

从规模扩张到聚焦价值,这两只来自美国的“大象”还是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到了“腾挪”的空间——控制成本、优化产能、提振效率,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高利润的细分市场。

但客观来说,相比曾经数百万辆年销量的辉煌,如今通用和福特的举措只能算“喘息”和“回血”。毕竟,细分市场的容量有限,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也开始从主流市场转向小众领域。

当燃油车时代依靠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占据市场的时代过去,供应链成本、智能化技术、本土化研发能力、生态建设能力等因素将决定这两家美国车企能否在中国市场长久立足。

其实不止是通用和福特。如果跨国车企不是像Stellantis一样选择离开,那么他们就都需要思考上述的命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