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当比亚迪年销量还在50万辆徘徊时,这家车企就已频繁出现在国家级战略会议的嘉宾席上。
当时很多人不解:为何这个连爆款车都没有的企业,能成为新能源产业代表?如今答案已然揭晓——2024年比亚迪卖出427万辆新能源车,不仅坐稳全球销冠,更把中国标准写进了世界汽车工业史册。
所以现在的王传福,已经从当年的第三排坐到了现在的第一排,而且是坐在任正非的左手边,这也能看出王传福现在的实力和地位。
回看这段逆袭之路,恰似中国制造的突围缩影。在传统燃油车称王的年代,比亚迪顶着"技术路线太激进"的质疑声,把电动化技术路线图分解成三电系统、混动架构等十余个攻关项目。
正是这种"笨功夫",让其在2018年后抓住政策东风快速起势。有业内人士透露,某跨国车企曾想用50亿收购其混动技术,得到的回复是:"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根,给多少钱都不卖。"
如今走进比亚迪总部展厅,墙上"技术为王"的标语依然醒目。从刀片电池实验室走出来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当年他们为攻克电池穿刺实验,连续三个月吃住在车间,最终把电池包厚度压缩到10厘米级。这种死磕精神,或许就是其能从会议桌第三排挪到C位的底气。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的崛起路径正暗合中国产业升级的大棋局。当别人还在争论燃油车还能卖几年时,它已悄然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当海外巨头刚启动电动化转型,它的电动大巴已跑遍全球70国。就像深圳莲花山上的拓荒牛雕像,既要埋头苦干,更要看清方向——这或许就是中国智造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