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
“乘坐G2305次返岗温州专列的乘客请往这边走!” 2月7日,贵州毕节火车站,工作人员一边挥手一边喊着……500名当地务工人员有序登上了返岗专列。
贵州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浙江省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两地劳务协作密切。春节前后,返乡和返岗的农民工特别集中,这趟专列就是为解决返岗交通问题而精心安排的。这也是浙黔联合开展的“春风行动”的一项具体内容。
除此之外,两地还在技能培训、招聘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务协作,共同为两地劳动者和企业搭建沟通桥梁。
▲2月6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举办的“春风行动”现场,求职者络绎不绝。(图/王纯亮)
开行返岗劳务专列——
为贵州老乡在浙江提供发展机会
25岁的代庭松踏上列车时,难掩激动。他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登上这趟列车,就等于踏上了返岗道路。我希望快点回去,现在我正在实习班长岗位,只有尽快投入工作,才能早日胜任。”
过年期间,代庭松所在公司接到人社部门发送返岗专列的通知,他兴奋不已:“很幸运能享受到这个政策,上车前工作人员还给我们发放了泡面和面包。”
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的代庭松,2023年9月入职温州的浙江伟明盛青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管培生阶段,他的月薪就达到近6000元。目前,代庭松是原料制备中心蒸发结晶车间实习班长,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工作。公司还为员工提供免费宿舍,每天有21元的伙食补助,代庭松的月薪近8000元。
代庭松最大的心愿是尽快全面胜任岗位。他说,公司提供的高温补贴、带薪休假及生日福利等待遇都非常好,自己将会留在温州长期发展。
毕节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和国介绍,毕节与温州人社部门已建立多年劳务协作关系。返岗列车顺利开行,离不开两地人社部门的提前谋划,同时也得到了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春运火车票紧张的情况下,成功让务工人员按时返岗,还能免费乘车。
在这趟返乡专列上,有来自毕节七星关区的卯美琴和其丈夫,可以说是无数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缩影。
29岁的卯美琴提及家中的3个孩子,难掩牵挂。“大孩子6岁,小的才2岁,在外工作太远,只能把孩子们留在老家。”在当地,现有工资水平难以支撑家庭的各项开支,外出务工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卯美琴和丈夫在温州市鹿城区的大爱鞋厂工作,两人每月收入加起来近两万元,这在他们看来“还是很可观的” ,每月支付完各项花销后,还有不少结余。
谈到把孩子留在老家,卯美琴说:“以后有足够积蓄、时机成熟了,或许会考虑把孩子接到身边。”
温州市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萍萍向记者介绍,2024年《温州市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推出五大计划,从就业创业、权益保障、生活服务等方面完善配套支持,努力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以优质环境和广阔机遇吸引各类人才近悦远来、安居乐业、畅心发展。
务工人员们在列车上交流着新年的计划和对未来的憧憬。对于他们来说,这趟专列承载的不仅是他们远行的行囊,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浙江开展的稳岗位、送温暖、促就业行动,不仅全力做好留浙人员服务等工作,还赴外省招引抢先机,提前对接贵州、云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组团携企业招工,并会同交通部门开展春运道路客运“返乡直通·情满旅途”活动,保障省外劳动力安全有序温暖返乡返岗。
目前,全省组织赴外招聘小分队145个,举办招聘活动329场,发布岗位18.9万个,点对点地接返省外员工1.88万人。
做优就业公共服务——
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浙江先后出台就业见习管理办法、各级人社部门通过数字赋能精准帮扶稳就业,在浙里办APP和浙江政务服务网设立“浙里就业创业”服务专区集成提供80项就业创业服务事项,通过快速引导、智能匹配、无感智办等智慧服务,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累计访问超800万人次。
记者来到台州玉环市沙门镇“浙里就业”综合服务站时,玉环市人社局的特聘讲师正在为周边企业新入职的20多名员工讲授“开工第一课”。
授课老师结合实例让新入职员工了解劳动协议签订、社保办理、工伤预防、工伤赔付等注意事项。
新入职玉环双环锻造有限公司的段开银听完课后分享道:“课程太实用了!能了解到工作中如何保障个人权益和减少安全隐患等问题,而且公司培训安排很充足,会培训3次,一次两个小时。”
为推动节后复工复产,打造稳定和谐的就业用工环境,玉环市人社局充分发挥人社大讲堂、人社服务专员的作用,积极开展“开工第一课”系列活动。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监察执法局副局长郑晓表示,2024年浙江共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6.65万场,服务企业88.36万家,惠及226.15万名劳动者。2025年,“开工第一课”活动计划超过8万场,第一时间消除劳动违法隐患,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当天,沙门镇第十五届企业人才招聘会在综合服务站举办,100余家企业参会。“听说玉环工作机会多、待遇好,就满怀期待地来参加招聘会了。”来自河南的42岁求职者徐松坡随老乡来到玉环,仅有初中学历的他,觉得自己缺乏一技之长,面对现场众多岗位,始终不敢上前咨询。
“我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服务站。”徐松坡说,工作人员告诉他,登记求职信息当天就会推送至辖区企业群。 “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接到浙江同发塑机有限公司的电话。”徐松坡说,和用工方沟通后当即敲定第二天入职。
台州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沈强介绍,服务站主动摸排辖区内劳动者就业需求,及时上传至台州市公共就业服务数智平台,由就业服务专员跟进服务,做好流转、办理、反馈,实现全程闭环管理。同时,数智平台将归集的企业用工信息实时推送至就业服务站“人社自助一体机”,实现就业岗位信息全域共享,方便从业者获取岗位信息。
坐落于温州湾新区的星海街道就业综合服务平台也积极响应“春风行动”,新春系列招聘会从2月7日持续至2月20日。
2月8日上午,温州龙湾区举行“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招聘会采用“线下+线上”并行模式,汇聚了近400家企业,提供3.2万个岗位。
招聘会吸引了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求职者。在浙江科腾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前,人事总监李晓琼对记者说:“两场面试了五六十人,入职签协议的有20多人。”协议签订后就办理入住,“包吃包住,明天就可以上班”。
线上直播招聘还同步开展直播带岗活动,近4000人次参与。来自四川省自贡市的李建经朋友推荐,在“直播带岗”平台找到一份搬运工的工作。
张萍萍介绍,星海街道就业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即时快招、直播带岗等多元招聘形式,打造特色招聘品牌。针对就业困难群体,配备专员“量体裁衣”帮扶,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与项目指导,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竞争力。
“温州市强化系统集成,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整合街镇社村零工市场、基层社区、劳务协作站、社银网点、企业服务中心、就业综合服务平台等资源,推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就业公共服务模式,构建就业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加快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张萍萍说,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各类就业服务站455个,包括零工站、社区站、劳务站、社银站、企服站、综合站。
▲2月7日晚,搭载着500名贵州籍务工人员的G2305次列车由贵州毕节抵达浙江温州,接待人员为务工人员送上返岗礼包。(图/蒋文广)
大力开展技能培训——
更多务工者实现技能增收、技能成才
“我有养老护理、育婴师、母婴师3个证。” 贵州省荔波县50岁的家政从业人员欧佳莲,目前在温州照顾一个新生儿,月薪7000元。“雇主说过年回来会给我加薪。”欧佳莲一边给记者看她的3个证件,一边开心地说。
2024年,温州市人社局联合黔南州人社局、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和扫眉才子科技温州有限公司举办“温馨家政·黔程启航”培训订单班,进一步促进跨省域的家政类职业技能培训合作,有效提升了就业质量,为温州乃至全国输送了具备精湛技艺的高素质家政服务专业人才。
订单班采取“定向招生+订单培训+定岗就业”模式,目前已举办两期,组织50名黔南务工者到温州参训21天,学习育婴师、母婴护理师等专项技能。
欧佳莲就是订单班的学员。她曾在老家工厂上班,因厂子搬迁而下岗,儿子在上海读大学,家庭经济压力剧增。在当地政府的对接下,她来到温州扫眉才子家政公司学习育婴师等课程,结业后顺利就业,生活迎来转机。
以技能重构“新生”,欧佳莲的故事是温州“东西协作·技能帮扶”的缩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温州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职业友好生态”的乘法效应持续放大。
“自2019年入选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后,温州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地市级家政条例,建成家政服务标准体系。”温州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陈一平说,温州以家政龙头企业、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专业培训机构等为依托,有序开展专项培训行动,2024年累计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2万余人次。
在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来自贵州遵义的尹广飞和妻子蒙光月。
40岁的尹广飞在迈得医疗深耕16年。曾经,初中学历的他是国家扶贫对象,如今是公司的配套生产经理。“从月薪1000多元的一线普工,一路成长为技工、中层管理,再到现在的生产经理,每一次挑战,我都视作成长的阶梯,全力攻克难关。”尹广飞说。
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公司倡导的“再教育”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玉环他先后完成成人高中和成人大专学业,学费均由公司承担。公司的支持加上自身的拼搏,让尹广飞完成了从扶贫对象到企业骨干的华丽转身。
迈得医疗人事总监谢云波介绍,公司承接玉环市浙派工匠“增技增收”试点工作,打造“增技增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铺实技能人才培养成长路。
“初级、中级、高级技师证我都考过了,除了钳工技师证,我还考了焊工技师证。”尹广飞便是在这条成长路上搭上了技能人才增收快车,并在迈得医疗实行的“H”型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下,实现了待遇和薪酬双提升,实现了在岗成才。
蒙光月的工资也是从2011年1800元涨到现在的近万元,目前夫妻二人已在玉环买房,孩子们也在当地读书。“我们已扎根在这里了。” 蒙光月说。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乐添介绍,浙江省2025年将全面深化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实现技能培训基地、站点全省县城和中心镇全覆盖,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专项行动,开展重点领域就业技能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50万人次以上。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3期、2月10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人民日报》记者 邱超奕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徐英子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