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这一年诞生了五位女少将,分别是聂力、李希楷、胡斐佩、吴晓恒和廖文海,这五位女将军,有三个来自医疗系统,他们是李希楷、吴晓恒和廖文海,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廖文海少将的故事,廖文海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



1934年5月,廖文海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店员家庭,廖文海的父亲原是四川人,在上海的一家商行供职,母亲则是从河南嫁过来的家庭妇女,廖文海是家中的长女,她还有一个妹妹,靠着父亲的微薄收入和母亲的勤劳持家,一家四口在上海过着普通且平淡的生活。

好景不长,在廖文海5岁那一年,她的父亲不幸早逝,在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下,廖文海艰难成长起来,与此同时,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战争,并占领了整个上海,不得已之下,廖文海跟随母亲回到父亲的家乡四川,投奔亲友艰难生活。

即便如此,母亲仍然竭尽全力供廖文海姐妹读书,在她的苦苦支撑和亲友们的接济下,廖文海幸运地在华英中学读到高中,看到家庭如此艰难,廖文海刻苦努力地读书,每年都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女儿的优秀让母亲的脸上多了一丝慰藉。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廖文海一家人终于迎来了解放,为了报答组织的解放之情,廖文海与其他青年学生一起报名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当时,廖文海被分到沈阳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廖文海以优异的成绩拿到毕业证书,被分配到重庆第七军医大学(后改为第三军医大学)任内科军医。

1964年,廖文海调入解放军总医院担任主治军医,此后,廖文海长期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救治了无数的伤病患者,医术精湛的她获得患者的一致认可,于1970年升任解放军总医院3部2科副主任。

也就在这一年,廖文海从普通病房调入干部病房工作,先后担任科副主任、南楼临床部副主任等职务,廖文海所在的科室有三个病房,以呼吸疾病为主,许多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三〇一”的危重患者,医疗任务非常繁重。



有一次,病房同时有7个人做了气管切开,9台呼吸机同时运转,为此,廖文海吃饭就在病房,困了就在办公室支张床,连续二十多天没有回家,终于支撑不住,得了呼吸道感染,高烧、咳嗽,即便如此,廖文海仍然顾不上休息,一边打针吃药,一边主持抢救工作。

廖文海的付出得到组织的一致认可,进入到八十年代,干部的提拔不再论资排辈,邓公也多次强调要提拔年轻干部,作为解放军总医院中生代最优秀的代表,廖文海正是被提拔的对象。

1985年,廖文海被任命为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三年后(1988年),解放军恢复军衔制,54岁的廖文海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五位被晋升为少将的女同志之一,1989年,廖文海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



此外,廖文海还是中共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退休之后,廖文海仍然在关注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培养年轻人做着大量的工作,于200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