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黄永胜接任总参谋长后,一天他问林副主席,我在广州那边的工作怎么安排,谁接着我来干?林曰:你是什么意见啊?黄曰:这件事儿太突然了,我没有成熟的意见,不过我看丁盛可以。他现在已经是广州军区的副司令,能打仗会管理部队,能力也强,而且年轻。
林曰:资历太浅了点,你先兼这吧,丁盛的事儿,过一段再说。林断然否定。
黄永胜一直以来心中真实的意图。是要由自己的老部下丁盛,来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并不是他一时灵机一动的结果。丁盛打仗的确打得好,个人又有能力,又是自己喜欢的一员干将。
文革初期,他的四个红卫兵的儿子为赶大潮,随波逐流,也要去大串联,他问儿子们想去哪里?老大春光说,打算一路窜到西北新疆去,他说如果孩子们,你们到了新疆,可以去找一找丁盛叔叔。他在哪儿是建设兵团的副司令兼新疆军区的副司令。代替爸爸妈妈看望,问候他们一下。
你们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请他帮助解决一下,但是不要太麻烦他。他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他在那里经常被挨挣。造反派也斗他。他打的仗可是打得好啊!所以你们要懂事。明白吗?
过后。四个儿子,还真的就去了西北新疆,也去找到了那位丁叔叔,也得到了他的热情帮助。儿子们回到广州。丁盛拖黄春光带了封信给黄永胜,信中向这个老领导诉苦。说在新疆太受气了,他是外来户,工作没法干。而且文革的冲击也很厉害,想换个地方,请老首长能不能跟林副主席说说。
看到丁盛的来信,其实黄永胜心里早想过,把丁盛调来广州军区工作。早在60年代的初期。在军区党委会上就有此意。会议记录可查。
后来他向军委秘书长罗瑞卿,正式提出要求,但是罗没有答应。
这回,他再一次动了,把丁盛调到广州的心思。此前,他已经多次花费了不小的气力,帮助老战友老部下,从工作不顺心的地方调到广州,他的地盘上来。
比如我们熟悉的。55年的少将赖春风。侯显堂等好几个人。都经过他活动调到广州,在他的关照下都能干得很愉快。打了一辈子的仗。年纪大了,找个顺心的地方工作。过个安稳的后半生,直到养老送终,这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从1967年起,他就开始帮丁盛活动。一次见到林副主席,它反映了丁盛的愿望。林也没有马上答应,但也没有反对,黄永胜觉得这事有门。
于是总理那里又找机会帮丁盛说话。总理表态,只要林副主席同意,我一定执行照办。
到了68年初。丁盛到北京。参加中央解决新疆问题与当地干部群众组织谈判的机会。
黄夫妇俩又促成了丁盛见到林彪。抓住机会,直接向林彪提出把丁盛调离新疆的要求。
这个水深火热的总长。黄勇胜心一横。既然铁定回不了广州了,干脆抓住机会好人做到底,将丁盛一口气推上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
黄勇胜的这个打算也有几分险。文革前,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几个大军区,都是上将,其他大军区至少也是中将当司令员。以少将军衔当大军区司令前所未有。
而且,广州军区自从主管作战训练的李天佑,梁兴初,温玉成,陆续调走,当时副司令员中,中将少将还有不少。丁盛一来当司令员,从资历上就不容易服众。
但是。黄勇胜不打无把握的仗,他分析呀,眼前这种特殊形势下,军队也被冲击的七倒八歪的,不少老帅老将军受冲击的冲击,被打倒的被打倒,没打倒的老同志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滋润的老将,但是身体和感情都不行。主席,林彪他们也不放心。
这时对苏战备的任务重。抗美援越的任务和三支两军的任务,都压在军队的身上。使用更年轻一些的,有能力,会打仗的战将,应该是不错的。估计毛林军委这里的阻力不会太大。他这个分析还有道理的。
虽然黄永胜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职务一直挂到1969年七月份,但丁盛最终还是坐正军区司令员的位置。成为年龄资历最浅的大军区司令员。而丁盛。在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干得也很好,体现了水平与能力。而最终也为丁盛受到冤屈,埋下了伏笔。